凤凰资讯 > 大陆 > 正文
调查显示:八成北京市民对闲暇生活比较满意
2009年09月25日 16:58新华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新华网北京9月25日专电(记者金小茜)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闲暇时间和国民收入逐渐增加,百姓的闲暇消费在消费中的比重日益增大。日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闲暇经济研究中心、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联合搜狐旅游发布了“2009年度北京市国民时间使用与幸福感调查”年度报告。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闲暇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魏翔教授主持的此次调查,历时一年半,采用入户调查的方式,对北京市国民时间使用进行了研究。借鉴当今世界三大时间调查体系——美国体系、日本体系和欧盟体系,为北京初步建立起国内首个时间调查系统。

报告的联席负责人、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教授蔡继明指出,此次调查具有很强的社会经济学意义,详细展现和分析了北京市民的闲暇活动、饮食习惯、作息方式和生活方式,进而为国民的假日安排、就业取向、消费行为、福利政策等提供可量化的依据,对闲暇经济与旅游经济的脉络有了全新的认识。

调查显示,闲暇时间和闲暇活动对幸福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是否满足人们在非惯常环境下对生活的期望。性别、年龄、学历、工作性质、工作环境以及婚姻状况影响人们的闲暇时间和闲暇活动,而闲暇时间和闲暇活动的质量影响人们的幸福感。现阶段,在家庭生活中男性和女性闲暇时间获得的幸福感无显著差异。82.9%的北京市民对自己的闲暇生活比较满意。闲暇生活开始真正走入人们的实际生活。同时,家庭幸福是和谐社会逐步实现的基石,已婚人士幸福感高于未婚人士。

调查发现,北京市民的休闲活动有如下特征:一是休闲活动多集中在娱乐性、消遣性、低花费的活动中;二是“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观念根深蒂固,由孩子来决定家庭消费流向成为一种趋势。北京市民最喜欢的三项休闲活动分别为看电影、听音乐和读书;在平均每日个人活动的时间分布上,用于睡觉及休息的时间最长,其次是“吃”,个人卫生活动占的时间也很多。

通过考察闲暇时间和闲暇活动可以看出,目前北京的社会不平等状况并没有想像中的严重。时间使用显示,一是学历越高的人,工作时间越长,学历越低的人,休闲娱乐的时间越长;二是收入越高,闲暇时间越多;三是消费额和家庭休闲娱乐的时间正相关,一个人的娱乐、家庭活动越多,越倾向于消费。

本次调查还反映了闲暇对消费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消费额和学习培训、就业活动时间呈负相关关系,即学习培训时间每增加1小时,消费额减少12.5元,就业时间每增加1小时,消费额减少8.9元;消费额和个人活动、家务活动、娱乐时间呈正相关关系,即个人活动每增加1小时,消费额增加14.2元,家务活动每增加1小时,消费额增加12.14元,娱乐时间每增加1小时,消费额增加7.3元。

魏翔认为,中国未来闲暇经济的发展应往效率经济上发展,休闲能够提高幸福感,同时要提高劳动生产率以获得更多的闲暇时间。闲暇经济是民生经济,应承担提高生活质量和拉动相关行业发展的责任,实现“牵一发而动全局”。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金小茜   编辑: 汪敏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