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大陆 > 正文
"人肉搜索时代"考验官员选任 四大因素最易成关注焦点
2009年09月15日 06:10《瞭望》新闻周刊 】 【打印共有评论0

“人肉搜索时代”考验干部选任

本刊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近年来成为社会舆论焦点的干部选拔任用事件,都有其一定的传播规律。

首先是当地一些了解内情的网民在本地网络上发帖,特点是内容很实但缺乏归纳,更像是新闻爆料人提供的线索;然后是一些知名网络写手或熟悉互联网传播规律的网民据此归纳出一个夺人眼球的标题,大多以“史上最”的形式出现,经过灌水、置顶后成为网络热点话题;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再在网络报道的基础上加以核实,通过补充采访形成新的新闻热点;网络在转载传统媒体报道的同时继续进行“人肉搜索”,将当事人一些相关信息挖掘出来作为炒作的素材,直至有关部门出来正面回应或实在“无料可爆”之后,方告平息。

以近期被报道的“河南固始县公选乡长”事件为例,最初是有网民在搜狐网“爆料圈”贴出“看看河南固始‘公开’选拔干部选的都是谁”的所谓“投诉帖”,署名是“固始县部分乡镇干部”,文中详细列举出了参加选拔干部人员的姓名和所谓的“家庭背景”。

这条帖子开始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关注,但一位网络写手发现此帖后,对此进行查证,补充部分网络材料后以《河南固始县公选乡长黑幕:多半是官员子弟》为题于8月21日发帖,迅速被网站置顶并被各大网络媒体广泛转载,一周时间不仅最初的帖子有超过7万次的浏览量,而且网络转载也超过3500篇。

网络热点迅速传导到了传统媒体,多家平面媒体对此进行跟踪报道,并采访到固始县组织部负责人证实“最后公选出来的12名乡镇长,确实大都为官员之后,网帖里说的是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政协主席等之后代,也基本属实。”在此报道基础上,各大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纷纷播发评论,形成新一轮的舆论报道热潮。

从追踪调研可以看到,当前社会舆论对于个别选任官员,很容易通过“人肉搜索”的方式,不断炒作出新的题材,形成持续性的关注。干部选任制度的过程和结果,也因此被放到了“瓦数更强的聚光灯下”。

经得起阳光的探索受好评

在采访中本刊记者的突出感受是,近年来一些地方围绕“提高公信度”的目标,在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方面不断探索创新,初始提名、推荐选拔、组织考察、酝酿决策等各个环节都有了新进展,这些改革举措普遍成为舆论大幅报道的热点,也得到了群众的正面评价。

例如,初始提名和推荐选拔制度,是干部选拔任用体制的起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干部选拔任用的方向,这也成为各地改革干部选任制度的重点领域。

越来越多的地方在干部考评过程中采用多角度考察的方式。江苏省泗阳县要求考察人选不仅要进行竞职演说和职业能力测试,以考察其个人职业能力;还要通过单位访谈、家访邻访、社区走访和团队角色能力测试,更全面地了解干部的德才和廉政情况。泗阳县委书记赵深说,层层筛选和考察印证的目的在于对干部实现综合评价,真正让群众公认、组织信任、能力出众、工作出色的干部脱颖而出。

又如,在干部酝酿决策机制改革的实践中,本刊记者发现不少地方不约而同地在探索将票决结果和组织酝酿的优势相结合,即通过票决产生将要任用的后备干部,以解决选人用人的民意基础问题;再通过常委会和组织部门的酝酿斟酌,确定决定任用人选的任职岗位,以实现量才适用。上海浦东新区去年通过举行全委会差额票决产生的5名正职处级干部,正是通过这一模式走上领导岗位。

回应人民的新期待完善制度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政治学教授浦兴祖等专家认为,社会转型期的干部选任工作已经被摆在了“全社会的聚光灯”下,现在的广大群众不仅“眼睛是雪亮的”,互联网时代也赋予了他们的“嘴巴是自由的”。干部选任工作一定要正视这种舆论变化趋势,以更高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来取信于民。

一方面,干部制度要真正地按程序办,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一些地方的领导干部通过所谓的“双推双选”等民主形式产生,却经不起舆论的质疑,被认定为“个别人不具备规定的任职资格,讨论决定环节也存在违反干部选拔任用回避制度的问题”,最终宣布选拔结果无效。“用了民主的方式却仍然产生不民主的结果,这类事件对于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在群众中的口碑,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响。”

另一方面,干部制度的完善工作也要扎实推进,切不能为求一时的轰动效应而“策划改革”,这样虽可能一时赚足眼球效应,却对实际工作没有太多实质性的贡献。对于在各地广泛试点的新探索,特别是得到当地干部群众普遍肯定的,有关部门可以及时总结经验并加以推广,使干部选任制度更加取信于民。(记者 季明 郭奔胜 黄豁 代群)

<< 上一页12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霍吉和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