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大陆 > 正文
北京是一场缘分
2009年02月27日 15:00中国新闻周刊 】 【打印已有评论0

家乡的太阳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西藏僧人阿南用一句汉文的俗语描述自己对家乡的怀念。

与普通高校不同,因为许多学员来自交通不便的高寒地区,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不放寒假,但暑假时间较长,几乎每个藏族老师都会趁这段时间回家乡。22年来,阿南每年夏天都回到日喀则的寺庙,他仍然受不了北京酷夏的炎热。长期在内地生活,还是对身体状况有所影响。阿南告诉记者,回到高原,如果当天不注意休息,特别疲劳的情况下,身体就会出现一些不适的反应。他常常会带一些新鲜的糌粑回来,有时也让亲朋从西藏邮寄。阿南打算退休以后回到家乡,而眼下,北京才是他的家。

“这些年给家乡的老百姓做了很多事,我在北京确实起了一点作用。感谢十世班禅大师给了我这样一个平台。”那仓活佛说。

那仓活佛想方设法为家乡——四川甘孜县牵线搭桥。在那仓活佛的努力下,北京人捐赠的物资源源不断地被送往西部。甘孜的医生、教师也被请到北京来学习取经。那仓活佛还曾帮助10个甘孜孩子到北京西藏中学高中班读书。第一个国庆长假,孩子们不好意思打扰那仓活佛,也不知道该去哪里,结果活佛主动把孩子们接到自己家里。以后,一到假期孩子们就住到了活佛家,因为孩子们大都来自贫困家庭,回一趟家花费太大,而那仓活佛给孩子们提供的不仅仅是一个住处,而是亲自教导,以身作则。他自己生活节俭。有一次,一个叫觉安拉姆的孩子和那仓活佛一起吃饭,不小心将一块土豆掉在了地上,她当时没在意,但是那仓活佛一点也没有责备她,而是从地上捡起那块土豆,很自然地把它吃掉了。觉安拉姆永远地记住了那块土豆。这些甘孜孩子中,大部分后来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回到了家乡。

近年,藏传佛教在内地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北京街头经常可见穿着僧服的藏族僧人,一些文化界人士也自称是藏传佛教信徒。

对家乡人尽心尽力的那仓活佛,还有更大的责任要承担。如今,身为全国政协委员的那仓活佛,正在为“两会”提案做准备,他此次的提案聚焦在发展公民道德教育。那仓活佛认为,从小学到大学,都应该加强道德教育,不能像有些人一样,光赚钱什么都不顾了。针对北京地区藏传佛教的信徒越来越多、而且层次越来越高的状况,那仓活佛仍然很冷静。他认为,真正潜心修行的人还是比较少,大部分人信仰的目的还是为了升官发财、家庭和睦或者长寿健康。

西黄寺的修行者们依然恪守着规矩和传统。即使在自己家里,西藏僧人阿南每天早上5点就起床,供水、供佛灯、烧香、磕头、诵经。早上6点多,阿南就出发了,那个时候坐公交车到单位最清静,一路上,阿南心里依然默诵着经文。他并不为自己在大城市生活而有骄矜之心,亦或从高原到城市,会有太大的落差,那只是一场缘分,“可能与我修行有关,我不觉得此地和彼地有本质上的不同。”在从昌平南口镇返回北京城区德胜门的班车上,阿南始终端坐,思路清晰,从容自在。

而即使在外出开会期间,那仓活佛都会在床头柜上放着一个小碗,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往碗中添水,然后将一尊小巧精致的佛像放入其中,高举敬拜,即“水佛”。晚上临睡前,活佛则会盘腿坐在床上,温习他日日必诵的经书。 ★

<< 前一页12后一页 >>
西黄寺   北京   阿南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罗雪挥   编辑: 邵丛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