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大陆 > 正文 |
|
中新社北京八月一日电题:陕县透水事故成功营救后的思考
中新社记者翁阳
天有情,人更有情。
八月一日十二时五十四分,随着河南陕县透水事故中六十九名被困矿工全部安全升井,众多国人七十六小时的揪心历程终于过去,所有救援参与者七十六小时的艰苦努力终获回报。
突入其来的重大事故、数十条等待拯救的鲜活生命、从中央到地方的紧急救援……在营救成功的那一时刻,无论泪水、欢笑抑或凝噎无语,背后都凝聚着事件亲历人与关心者对生命价值的尊重与感动。
回顾近年来中国矿难事故的频发与宝贵生命的消逝,冷漠者或已产生“审美疲劳”,更多善良人们所能做的也只有扼腕与唏嘘。
在人命大于天的箴言面前,近年来政府有关部门采取了严格矿井安全检查、取缔非法矿井、严厉惩办事故责任人……所有的一切,凭心而论,政府已努力尽了“人事”,但或许是金钱与利益的巨大魔力以及少数人对生命价值的漠视,导致矿难发生率并未产生明显下降。
此次陕县透水事故的主要原因在于天灾,连续的降雨导致地面洪水涌入矿井,当时井下共有一百零二名矿工,幸运的是其中三十三名被及时升井转危为安。事故发生后,在以往一些矿难发生后曾经出现的事故瞒报、待机缓报等现象,被及时上报所取代,这无疑为救援行动的最后成功赢得了时间。
在整个救援行动中,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不惜一切代价营救矿工”的高度关切批示、到安监总局的紧急部署研究救援方案,及至总局领导当晚飞赴陕县会同河南省领导冒雨进行现场指挥、再到现场每个救援人员的全力营救……与时间和生命赛跑是贯穿始终的不二主题,而地面排水、矿井抽水、地面地下保持电话沟通、向被困矿工输送氧气和牛奶等一系列科学措施则为营救最终获取成功的关键所在。
翻阅几年来有关中国矿难记录,没有一名人员死亡的此次救援无疑是最为成功的。但细细思量,“人事”努力已有目共睹,但冥冥天意亦有其功。试想,此次发生的若不是透水事故而是瓦斯爆炸,恐怕再及时、再科学、再努力的救援也难挽回那些脆弱的生命。
面对无常的灾难,人的力量或许渺小。但笔者不禁在想,我们能否做的更好,有些代价能否避免或降低。譬如此次陕县透水事故,在连续降雨之后、在矿工下井之前,管理者能否作出更为慎重科学的判断选择,假若那样,如此惊险揪心的一幕恐怕便不会上演,毕竟我们不会每一次都如此幸运。
编辑:
周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