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搜索词:
习近平调任背后:中央曾在上海做罕见调查
2007年03月29日 11:07投票数: 顶一下  【

第二天,新华社证实了这个消息。种种迹象表明,之前,习近平已悄然抵达上海。

24日下午,延安西路上海市展览中心三楼,上海市召开党政负责干部大会。在当天上午,宁波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式揭牌,习近平以一封贺信的形式,履行完他作为浙江省委书记最后的公务活动。

此后,习近平并没有留在上海,第二天(25日下午),他又重新回到杭州,与浙江新任省委书记赵洪祝交接工作。

同样,在浙江的人事交接会议上,习近平得到他的同事们和中组部官员的高度肯定,直至 3月26日,他又赶回上海,与下属干部交流,开始踏上履新上海的第一步。

一位熟悉当地政情的分析人士认为,有人将习近平的履新形容为“突然”,并没有道理。“在我看来,与各种各样的臆测相比,将习近平的这次调任解读为正常的干部交流更符合逻辑。”

选任前曾做广泛调查

习近平的到来,此前并无征兆,“在全国开‘两会’,大家也没看出来。”上海市一名全国政协委员说。但他坦言,上海社保案发后,中央对于上海的人事调整,其实一直酝酿,并且早已付诸相应的摸底工作。

贺国强在上海干部大会上亦强调,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就加强上海市领导班子建设和做好全市当前各项工作又作了重要指示,“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

贺国强称,这次上海市委书记的配备,是从全国工作的大局出发,充分考虑上海市的特殊地位和领导班子建设的实际,根据工作需要和干部交流的精神,“经过认真比选、反复酝酿、慎重研究决定的”。

“比选”是中共人事决策过程中的惯例。“大凡都有几个候选人,由党委讨论研究集体决定。”中央党校教授叶笃初告诉本报记者,“但在公开场合提比选,还是比较罕见。”“认真”、“反复”、“慎重”三词多少透露出中央此番定夺上海一把手过程中的反复和不易。

上海市政府一名参事告诉本报记者,2007年1月,中央组织部门就曾专门赴上海对市常委班子履职情况及上海经济社会各方面工作状况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包括上海几乎所有的局级领导及上海市、区两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在沪的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因人数达2000余人,无法尽录,便采取电脑派位,随机挑选了20%的代表和委员进行问卷调查。

问卷内容除包括医疗、卫生、教育、治安、住房等民生诸多方面外,还听取了各位代表和委员对于领导候任人选的意见。

这次“调查范围之广,程度之深,是上海近年少有的”。该参事说。对于此次习近平的履新,上海一全国政协委员认为,这是继前期市委市政府相关副职人选的调整后,临近终盘的举措。

这名全国政协委员感慨说,上海的干部队伍中出现了令人遗憾的腐败现象,“但所幸无碍大局,中央对干部群体及时表达了高度的肯定和信任。”

习近平的调任,使得前期种种关于候任人选的传言不攻自破。

各界期许

习近平任职上海市委书记,受到了在上海的中外工商界人士的欢迎,他们亦提出建议和期许(见本期报道《工商界人士谈上海经济与未来》)。

上述全国政协委员对习寄予期望,“首先应解决新换届后的干部队伍整合和团结问题,其次是上海如何在短暂的阵痛后,轻装上阵,在中央整体部署下继续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挑战;第三是如何解决社保案后的反腐倡廉工作,迎接相关制度落实的挑战。”

上海创意产业协会副会长章琦认为,习近平上任之后,首先面临的将是继续发展经济,消除社保资金案给上海造成的负面影响,“重塑上海形象”。

“新领导,无拘束,可大胆放手整合上海资源,把上海干部队伍统一起来,上海的任务艰巨,担子很重,期望也大。”

现已90岁高龄的前上海市委书记、副市长赵行志对习近平的到来表示“欢迎”,在他看来,习近平是个务实的人。

作为政治元老习仲勋之子,习近平的特殊背景同样曾引起外界普遍关注,不过,在包括赵行志在内的多位上海老干部眼里,习近平的从政更多是一步一个台阶上来,而习家也向以“门风很好”为不少老干部津津乐道。

“从目前的报道看,他是少有的‘重执行少浮夸’的官员,中央选择他,应该有这方面的考虑。”长期关注上海的郎咸平说。

   编辑: 霍吉和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TAG:

    (*添加多个TAG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