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志华:美国对台政策影响朝鲜战争(下)
2009年12月08日 11:18凤凰网历史综合 】 【打印共有评论0

其二,美国对台政策的改变,引起中国政府和人民的极大愤慨,使得本来有希望进一步发展的美国与新中国的关系彻底中断。同时,这也是后来中国做出出兵朝鲜决策的心理因素形成的客观条件。

朝鲜战争真正刺激中国的,不是战争爆发本身的消息,而是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的消息。据师哲回忆,6月26日清晨毛泽东对他说,从外国报纸上知道了战争爆发的消息,但毛泽东只是表示对北朝鲜事先不打招呼表示不满,并没有其他明确的反应。[46]当时,中国政府也没有立即对朝鲜问题公开表示态度。而6月27日杜鲁门第七舰队调动的声明一发表,毛泽东第二天便在中央政府第八次会议上发表讲话,严厉指责美国政府干涉中国内政。显然,美国政府出尔反尔的作法激怒了刚刚掌握政权的中国共产党人。毛泽东郑重声明:“中国人民早已声明,全世界各国的事务应由各国人民自己来管,亚洲的事务应由亚洲人民自己来管,而不应由美国来管。美国对亚洲的侵略,只能引起亚洲人民广泛的和坚持的反抗。杜鲁门在今年一月五日还声明说美国不干涉台湾,现在他自己证明了那是假的,并且同时撕毁了美国关于不干涉中国内政的一切国际协议。”[47]

美国政府派军舰游弋于台湾海峡,直接的后果是阻止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为蒋介石集团承担了防御义务。尽管从20年代以来,国共两党有过两次合作的经历,但实则两党之间积怨甚深,水火不容。第一次合作,国民党只是利用共产党的群众基础和宣传工作,同时也由于共产国际的指导错误以及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偏差和缺乏经验,致使蒋介石篡夺国民党领导权后,背叛人民,绞杀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人结下血海深仇。第二次合次,是迫于日本帝国主义大兵入境,国家和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也由于国际形势变化,美苏等国际势力的压力,国民党不得不暂时中止剿共灭共的目标。战争刚刚结束,国民党便再次举起屠刀,妄图一举消灭共产党。经过四年火与血的较量,中国共产党终于取得了全国政权,而国民党则败逃台湾一隅。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完成全国解放和统一大业只差这最后一击了,而对于国民党来说,则对“兵败国破”之辱耿耿于怀,时刻不忘反/攻/大/陆。美国政府在这种时刻再次插手国共之间,袒护国民党,自然引起中国新政府的极大愤慨。同时,美国政府关于台湾尚属日本领土,其地位还有待商议的说法,也极大地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这样,本来尚有可能取得一些进展的中美关系,就熄灭了最后一线希望之光。其后,美国又跨过三八线,直逼鸭绿江,不能不使新中国感到有遭到南北夹击的危险。因此可以认为,美国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是为中国出兵抗美援朝,以至朝鲜战争变为中美之战奠定的第一块基石。

另一方面,美国派军舰进驻台湾海峡,的确使中国人民解放军对台湾的进攻受阻。然而,新中国不得不放弃攻打台湾的方针计划,其客观上的结果是中国大量的军队得以从东南沿海抽调至东北。也就是说,这种状况的结果,为大规模中国军队入朝作战创造了一种客观条件。后来的情况发展也正是如此。如果没有美国干预台湾问题,那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东南沿海举行渡海战役的同时,很少有可能再在东北边陲集结大军,入朝作战。因此,第七舰队阻止了中国军队进攻台湾,却使得麦克阿瑟面对几十万入朝作战的中国军队,这是美国政府决策时始料不及的,而中美关系关系从此进入漫长的冷冻时期,更是与美国政府的初衷背道而驰的。

其三,美国彻底改变对台政策的另一个客观结果是促成了美国政府做出干涉朝鲜半岛冲突的决策。关于第七舰队进驻台湾的问题,尽管在朝鲜战争爆发前已经有人议论,但做为建议正式向政府提出的却是一向反对援助台湾的艾奇逊。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其实,艾奇逊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提出台湾问题的真实目的还在于解决朝鲜问题。换句话说,艾奇逊是为促使军方在朝鲜问题与国务院达成妥协,而以提出第七舰队进驻台湾作为交换条件的。

国务院的一贯观点是放弃蒋介石以及对台湾的援助,但在朝鲜问题上则采取较为强硬的态度。如反对过早从朝鲜半岛撤军,一再提出增加对韩国的经济和军事援助等。相反,美国军方比较重视台湾问题,主张增强军援以保住台湾,但对韩国则抱着冷淡态度,所做应急计划都是一旦发生战争即从朝鲜半岛撤退。国务院与国会反对派和军方曾经有过一次妥协,即在1950年初国会为提供军事援助拨款问题进行讨论时,国务院为给韩国争取拨款,不得不同意把台湾列入援助对象。[48] 这次,艾奇逊在朝鲜战火已经燃起的危急时刻,迅速改变对台态度,除了受到政治压力之外,更深刻的含义是换取军方和国会反对派在朝鲜问题上与国务院的主张保持一致。

实际上艾奇逊未必指望第七舰队能够真正发挥建议中所说的那种军事作用。美国第七舰队当时有1艘航空母舰、1艘重巡洋舰、1艘轻巡洋舰、12艘驱逐舰及辅助舰只,其时军事责任的范围在整个东亚地区。其中以日本佐世保为基地进入台湾海峡的只有2艘巡洋舰、6艘驱逐舰和1艘运输舰。同时,这些舰只还要担负朝鲜战争中的作战任务。以这样的军事力量完全负责台湾地区的安全,显然是不够的。艾奇逊在1951年5月参议院关于远东军事形势的听证会上也承认:由于舰队承担着在朝鲜作战的任务,因此无力阻止中国共产党人夺取台湾。但是,部署一支微小的军事力量具有象征意义。诚如美国外交史学家福斯特·弗·杜勒斯所说:“在台湾周围划定的这条防御线对于使那些长期鼓吹这种防御屏障的共和党人缄默不语,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派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这项决定是“争取两党支持干预朝鲜的一个决定性因素”。[49]

因此可以认为,美国转变对台政策是其转变对朝鲜政策的前奏,是国务院促进政府对朝鲜政策转变的政治手段。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争取两党对外政策一致,迅速采取全面卷入朝鲜战争的前提。

本文原发表于《当代中国史研究》1995年第4期。编辑部刊登时将标题改为“50年代初美国改变对台湾政策的经过及其后果”,并作了删节,此处按原文刊出。

<< 上一页12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沈志华   编辑: 石立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