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百年来中国的屈辱历史,在与群体意识中不断被强化的斗争思维结合后,形成了极为强烈的受害者心理,对于外界的种种刺激,有着远远超出正常水平的反应,甚至恐惧。所谓狭隘民族主义即在于此,但令人困惑的是,这种心理并没有随着中国与世界的变化而消减,反而愈演愈烈,甚至在电影这样的载体上“大放异彩”,对于正力图走向世界的中国人而言,这究竟是福呢?还是祸呢?
 
 

《精武风云》威尼斯首映惹争议 被指迎合民族主义情绪

在电影《精武风云》的首映现场,外国观众的反映礼貌克制,但是不少国外电影发行方代表直言片子很俗套,但是票房不会差,“因为迎合了中国民族主义情绪”。该片延续了《叶问》系列一以贯之“以牙还牙”的表述方法,而没有像《鬼子来了》那种对中国被日本欺侮的深层反思。试问,如果中国观众持续沉迷于义和团式的狂欢中,中国如何改变中日竞争的败局?如果外国朋友眼里的国人永远如此以牙还牙、头脑简单没有大智慧,我们也必将敌人林立。我们不禁要反思,我们的电影需要什么样的爱国主义,看来这是一个问题。披着爱国外衣大赚票房,这是“三俗”中的第几俗?【详细】

 

电影《霍元甲》剧照

电影《叶问2》剧照

回顾功夫片的发展历史不难发现,其实“打洋人”早已成为影片赢得口碑和票房的必要条件之一。以黄飞鸿系列的《西域雄狮》为例,其上映的1997年正是香港回归之际,香港的观众“躲避”与“满足”的心灵需要抚慰。当这种需要无处可寻的时候,电影会告诉你,中国比外国更强大。你有科技,我有神功。 【详细】
最让笔者喘不过气的是,为何从一心想做“津门第一”的“个人主义”立场上觉悟过来,就径直面对着“东亚病夫”这样一个事关国格的称号?难道在个人主义的理想(或许不该称作理想?)之外,就是民族主义的抱负了?或者从个人主义的理想走向民族主义的抱负,就是从毁灭走向了新生吗? 【详细】
2009年的叶问,打完日本人打洋人,将90年代就演配角的甄子丹捧上的“武打一哥”的位置。几乎20年出一个的功夫巨星,都和“打洋人”分不开关系。功夫巨星都是票房捧出来的,业内的决策者发现在各种形式的营销手段中,再一再二再三地证明了“民族主义”的好用,既然观众爱看,那就一直拍下去。【详细】
 
俄媒:中国“大片”缘何能征服世界
 

俄国电影《无畏上将高尔察克》

为何我们的影片不能征服全球?因为它的主要理念是“爱国主义”,它一味迎合俄罗斯时下最流行的政治观念,即我们才是最好的,其余国家一无是处且敌视我们。中国导演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者,他们用中国的美学、斑斓的神话、神秘的仪式、传奇的历史来征服世界。 【详细】

 

调查

你认为应该把民族主义分为温和的与狭隘的两种吗?
应该
不应该
 

调查

你认为哪种民族主义是有害的?
温和的民族主义
狭隘的民族主义
都无害
 

调查

你认为怎样才能有效抑制狭隘民族主义的传播?
政府下令禁止。
正确的舆论引导
创造更开放、更包容的社会环境
好得很,根本没必要抑制。
 
 
 

从国人热衷于“打洋人”看“打鸡血”的民族主义

洋人能不能打?要怎么打?按什么规则打?这些看似具体的技术问题,实则牵涉到中国人如何认识自身在当今世界的位置。擂台是个象征,和外国人交手也是象征,底下真正能打动人心,启发每个人思考的内心情结,其实还是我们如何想象自身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身份。事实上,民族主义电影依然还在全世界范围多数新兴国家中方兴未艾。而内地与香港的差别,恰恰就在这里。我们要热衷的那种生猛的民族主义,在香港其实早就已经时兴过了。 【详细】

 
 

赛金花真面目:连“国家”是何物都不知道 更别论爱国了

1933年是“赛金花热”的一年,在“一·二八”后“不抵抗”的低压中,借古喻今成为时髦,然更多的是单纯的商业目的。如北京的哈尔飞戏院演赛金花的戏,在报上大打广告,宣传有赛氏本人上台演讲,但因她喉咙痛请人代讲,还引起观众哗然。1934年《申报》记者采访赛金花,失望地发现她“甚且并不知道国家为何物,更无论爱国与否矣”,“今日之赛,不但不聪明,甚至说话毫无条理,使人有疑为神经病者之感”。或许这才是她的真面目,却是不被需要的真面目。【详细】

 
霍元甲:一生未登过擂台 寻常拳师的功夫

霍元甲未同外国武士真正交过手,作为国人印象中中国传统武术对抗西洋、东洋武士的典型代表,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霍元甲的功夫到底如何?史学家与传统武术研究者的评价是:一般拳师的平常功夫,除力量大些,并无过人之处。【详细】

黄飞鸿:只踢过恶犬 没与外国人较量过

黄飞鸿应邀赴香港攻擂,在仔细观看了一天人犬搏斗后,第二天黄飞鸿胸有成竹地登上擂台。了解了狼犬的攻击特点,黄飞鸿沉着应战。果然,狼犬攻击无果后疲态尽显,黄飞鸿趁机用“无影脚”出击,瞬间把狼犬的脊梁骨踢断。【详细】

叶问:抗战时日本军人欲与其较量被回绝

真实的叶问是否与日本人有过交锋? 日本宪兵队曾指派武术高手与叶问比武,言明如果说叶问打败则听由他们差使。“实情就是父亲没有接受日军的比武要求,但日本人四处找他,所以他暂时到鹤山沙坪隐居了一段时间。”叶准说。【详细】

 
凤凰网博报
 

中国武术不是第一 国际赛场成绩惨不忍睹

一个残酷的事实是,在国际的擂台上,中国功夫胜少负多,中国前卫体协散打队曾经在1996年前后派队员参加过“K1”大赛,最好的成绩是赢得了一场比赛的胜利,但在进入第二轮后就被人“KO”掉了……。【详细】

少林两部武功秘籍皆赝品  

其实,武侠小说大师梁羽生早就撰文指出:“世俗流传,少林寺有两部武功秘籍,一名《洗髓经》,一名《易筋经》,此二经据说是达摩遗著云云。但事实上这两部‘经’乃是明代无聊文人的杜撰,经中教人所练 ‘内功’,是用来增强性能力的。 ”【详细】

武侠将武术无限夸大  

“侠文化”中的武术,与现实社会中的武术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二者虽有一定的联系,但还是要区分看待与认知。真实的武术,远没有“侠文化”中那般神奇莫测、无所不能,事实上,中国武术并不神奇。【详细】

 
 

前车之鉴:名为爱国实为“祸国”的义和团运动

《辛丑条约》签定,中国终于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可义和团运动,原本的荒唐却在后世被演绎成一场英雄的壮举,我无意贬低那些汉子们的爱国精神,我只是想说,事实证明:没有理性与原则的抗暴斗争,没有思想与智慧的群体性运动,终究是不成事的。更失去良知与准绳的无原则杀戮,更容易演化成一场民族的悲剧,那一场闹剧就是证明。【详细】

 
 

他山之石:日本的军国主义实质即狭隘民族主义极端化表现

日本国内宣传进入“非常时期”,纯文学作品被视为有闲文学急剧压缩;报纸常因为违反“战时宣传条例”而“开天窗”;电台里连篇累牍地通报“皇军”的神勇。很多在日本享有盛名、在中国也广为人知的作家和艺术家,诸如夏目漱石、芥川龙之介、黑泽明都曾是法西斯军国主义的吹鼓手。【详细】

 
 

启示:必须摆脱狭隘民族主义的欺骗

任何人,任何国家的国民,本来都有野蛮和文明两个方面。文明就是约定俗成或通过合法程序制定的规则和制度。只有后天灌输的这些规则和制度才能约束、制止人类的野蛮。民主和法治是迄今为止人类逐步形成的最好的制度和公共生活规则。德国人就是因为摆脱了民主和法治的约束才犯下大屠杀的滔天罪行的。【详细】

 
凤凰网视频及相关专题
 

世界十大武术神功

武术:打拳和使用兵器的技术,是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现代汉语词典》)武术又称国术或武艺,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其内容是把踢﹑打﹑摔﹑拿﹑跌﹑击﹑劈﹑刺等动作按照一定规律组成徒手的和器械的各种攻防格斗功夫﹑套路和单势练习。武术具有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详细】

从武术神童到国际巨星  

李连杰,1963年4月26日出身于中国北京,著名动作明星、国际功夫巨星、武术家、慈善家,“壹基金”创始人,“国际武术联合会”、“中国武术协会”形象大使,“世界武博会”形象大使。新加坡籍华人 。【详细】

中国功夫难登世界搏击舞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很多功夫甚至没有了生存的空间。无可否认,传统武术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说起传统武术,其实我们说的就是那具尸体而已。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载体,它已经只剩下表演用的套路与一些对抗性训练明显不足的所谓“高手”。【详细】

 
 

邓小平:既要反对大民族主义 又要反对狭隘民族主义

要消除民族隔阂,实现真正的民族平等团结,既要反对大民族主义,又要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在当时首先和重要的是反对大汉族主义。由于几千年来反动统治阶级推行民族压迫和歧视政策,在民族关系方面还存在着大民族主义思想和狭隘民族主义思想。一些少数民族同胞对我党的民族政策和方针缺乏深入了解,对消除大汉族主义信心不足。正是基于这种情况,邓小平明确指出:“我们不能首先要求少数民族取消狭隘民族主义,而是应当首先老老实实取消大民族主义。” 【详细】

在日本留学时的鲁迅

武汉大学母女两合影

近代中国是以一种强烈的屈辱感、自卑感来面对西方国家的,戊戌、辛亥时代,由于甲午战争、八国联军入侵,短时期内一连串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民族主义的激烈情绪主宰了人们的思想。纵观中国近现代史,中国社会的每一步进展都可以说布满了狭隘民族主义者失败的身影。 【详细】
那些宠犬派文学之中,锣鼓敲得最起劲的,是所谓“民族主义文学”。但比起侦探,巡捕,刽子手们的显著的勋劳来,却还有很多的逊色。这缘故,就因为他们还只在叫,未行直接的咬,而且大抵没有流氓的剽悍,不过是飘飘荡荡的流尸。然而这又正是“民族主义文学”的特色,所以保持其“宠”的。【详细】
这种民族主义内含的逻辑就是一个潘多拉盒子,它会放出魔鬼而收不回它。因为,压力是一种强加于你的东西,而“外部选择压”则是你主动要选择的东西,导致的结果是向外进攻。说它外强,是表面上很有气势,说它中干,因为它除了给愤青们以“精神胜利法”的安慰外,并没有大国的宽厚雍容的文化底气。【详细】
 
凤凰网微博关注
 

《叶问》是不折不扣的抗日救国,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题材,川井宪次作为一日本艺术家,对于这样的题材,他何以能够站在中国人民的立场上做出如此贴合剧情,乃至精神世界的背景音乐来?最感动的是鼓点敲打之后出现的二胡声,这是独有的中国的曲风啊! 听听那《一代宗师》吧,就如同身处旧时代一样。【详细】

网友西楚:  

我无意评价一部电影的得失,因为市场化背景下电影人的无意识(甚至有意识)常常是某种国民性格的非反思性投射。毋宁说,我想追问的是:为什么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仍是我们挥之不去的情结?甚至是某些论者(那些将人们的视野引向“文明冲突”而遮蔽国内复杂情势的论者)有意为之的障眼法? 【详细】

网友寂寞秋千月  

民族主义究竟有什么可怕的?我觉得民族主义其实特简单,就是我爱我的民族,我希望她好。这有什么不对吗? 【详细】

应该说,存在于民间的“扬眉吐气”情结与心理,是正常的,自然的,合理的,也是一个国家可以运用的民族主义资源。但如果它被一种错误的激进的民族主义所引导,并带着去寻找“选择压”,那就很不妙了。其实,民族主义思潮本质上具有强烈的情感性与激情性,像一把干柴,很容易被某一极端主义煽动与利用而走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