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1976年,“工农兵”和“大学生”,这两个本来没有必然联系的词汇一经结合产生了惊人的“化学反应”,一场前所未见的高等教育模式成为事实。据统计,工农兵学员中,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学员在整个工农兵学员中不到20%,大部分学员是初中文化程度,比例达60%。北大第一届工农兵学员开课后,知识水平低的问题很快就显露了出来。【详细】
武汉大学化学系副教授查全性激动地说出了心里话:招生是保证大学教育质量的第一关,新生质量没保证主要是在招生制度。此言一出,在座的教授和专家一致呼吁立即恢复高考,邓小平表示支持。【详细】
1977年12月10日,高考大门再次打开,无数青年的命运因此改变。事实上,仅在四个月前,邓小平主持科教座谈会,拍板决定当年恢复高考。当年的与会者刘道玉披露了这一重大决策出台的幕后。【详细】
如果不恢复高考、让大学进行正常的高等教育,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就会产生断裂。每晚一年,断裂的程度会严重很多。用今天的眼光反思恢复高考,它是改变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至关重要的步骤。【详细】
1977年10月23日人民日报头版高考文章
“现在很多人把高考当做一件大事来纪念,我觉得更应反省为什么会在历史的某一阶段没有高考,因为有是很正常的事情,没有才是不正常的。”78级考生陈朝林说。为什么要恢复高考?因为中国的人才已经是一片空白。 【详细】
查全性认为:按“十六字”方针招收的工农兵大学生,文化基础悬殊,质量没保证,广大群众非常不满。解放前上大学靠钱,“17年”上大学靠分(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现在上大学靠权。群众对一些党的干部利用特权招收自己子女非常气愤:“学会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走后门”不正之风不刹住,党风不能端正,读书无用论的社会风气不可能扭转。听完查全性的发言,邓小平表态:“十六字方针必须推倒。恢复统一高考从今年开始。” 【详细】
“从某些方面看,1977甚至可以用国歌里的一句话来形容‘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储朝晖说,他认为,1977年恢复高考,不仅仅是纠正了十年“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更转变了中国自1949年以来对人才不重视的局面,从而为今天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详细】
历史已铭记住这个日子:1977年12月10日。这一天,570多万从农村、工厂、部队走来的年轻人,怀揣着难得的名额和奋发的意气,奔向考场。由于报考人数过多,国民经济也刚开始恢复,国家一时竟拿不出足够的纸来印考卷,中央果断决定调用印刷《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纸张。最终,27万年轻人在第二年的春天,迈进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详细】
1977年恢复高考
1949年:高等学校单独招生。 1950年:同一地区高校联合招生。 1951年:以全国大行政区范围统一招生。 1952年:全国统一招生。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废除高考,高校停止招生。 1971年:高等学校逐步举办试办班,恢复招生。工农兵大学生出现。 1977年:6月29日至7月15日,当年第一次高校招生座谈会,讨论参加高考的学生资格。 1977年:8月13日至9月25日,当年第二次高校招生座谈会,确定高考招生办法。 1977年:10月12日,恢复了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的制度。 1977年:11月3日,“文化大革命”期间长期中断的招收培养研究生的工作恢复。 1999年:高校开始大规模扩招。【详细】
“我一边当工人,一边复习准备考大学。学什么专业?数理化这些年根本没学过,一点基础也没有。但是我爱读书的习惯没有改。公开可以读的毛选、马列全集,我都读了不止一遍;朋友在私下还悄悄交换一些书,像屠格涅夫的,我读完了,还做笔记,做了好几大本。在这种情况下,我只好选文科,而且确信自己肯定能考上,只是哪个大学的问题。”【详细】
“我1966年上小学,1977年高中毕业参加高考,算是‘文革少年’吧。”1977年第一次高考,贺卫方数学只得了4分。1978年他参加了第二次高考,这次考上了西南政法学院(现在的西南政法大学)。【详细】
当年我参加考试,准考证被小偷偷去了,他问我:“老哥你看丢什么东西没?”我发现准考证扔在书包上,所以也一笑:“没丢。”小偷也怜惜书生的前程,如果他撕掉准考证,那就没有今天的我了。【详细】
决定命运的面试场景始终在他的脑海里,“我被要求出门等着,后来听说几位考官评议,这个学生笔试考了第一,却一句整话说不出来,笔试八成是请人代考的。”所幸考官最后还是让他继续面试。【详细】
1977年12月9日,在阎阳生前往北京110中学考场时,他的女儿已在他30岁生日那天出生。最后一门语文考试是在12月11日,作文题目是《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详细】
在这一年里,我干了些什么呢?别说当个好丈夫,更不要说当个好爸爸了。我捏着自己油污的帽子,半天才说出一句话:“我应该干点什么呢?”“什么也不用你了,”她吃力地张开苍白的嘴角:“你去温书吧。”【详细】
(1)“那是有门路的人去的地方”,此句发表时改为:“推荐上大学谈何容易”。 (2)“不正是向那些政治空谈家讨还青春的战斗吗?” 此句发表时改为:“不正是向‘四人帮’那伙害人虫讨还青春的战斗吗?” 【详细】
1977年12月的新华社“内参”上,刊登了这事的详情。邓小平说,要对教育重视和进行改革。我们有个老院长发现了一个音乐人才,才8岁,很会拉外国的大协奏曲……他提到的这个娃娃就是吕思清。而正是因为邓小平这次公开谈话,年仅8岁的吕思清被中央音乐学院破格录取,成为这所中国最高音乐校府有史以来年龄最小的学生。【详细】
1978年夏,28岁的张艺谋以其农民般的坚韧投入行动。当年国棉八厂获得了一个北影的招生名额,厂里将这个机会给予了张艺谋,张艺谋心怀忐忑(他文化课仅具初中水平)地决定敲响命运的大门。【详细】
1977年恢复高考,陈凯歌跃跃欲试地加入到高考浪潮中,他第一个报考的学校是北大。“我想考中文系,我觉得我作文不错,后来发现根本门儿都没有。我一打听,人家说别的科目还可以,作文不好。”【详细】
历经太多变故,收到录取通知书时,我没了惊喜。一报到,内心的兴奋又被点燃了,报到第二天,我就戴着校徽去天安门照相。读大学前我对社会没信心,恢复高考让我看到了知识分子命运出现了转折。【详细】
“十多年前,有一个当年被改低分数的学生家长,来我们医院看病的时候,偶然认出了我,她指着我大骂,我没说一句话……”【详细】
参加统考的考生名单于1977年12月16日公布后,陆续有人民来信,12月17日上午,龙苴公社革委会副主任刘如山、公社党委组织委员李德学两同志打电报给当时的国家最高领导人,揭发招生工作中的问题。【详细】
王飞、黎胥等人骗取参加统考的名额后,又擅自决定把一部分低分考生列入统考名单:“属于总分在分数线以下,未改录分表直接参加统考的有198名,占营私舞弊总数的42%,其中正副局长级以上干部的子弟和亲戚17名,文教系统的26名,其他干部的77名。” 【详细】
高校扩招
80年代:千军万马挤独木桥那时的学子心中,高考非常重要,没有扩招,录取率很低。
90年代:分化的高考1999年是值得纪念的一年:扩招、实行“3+X”模式……
本世纪:大踏步改革从扩招到资助招生,从大综合到小综合,高考在寻求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