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的中国,在外国人看来委实不像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在这个国家的南方,为数众多的割据势力正窥伺着南京国民政府内的那把椅子,大规模的内战似乎随时都可能爆发;而在这个国家的北边,东洋恶邻正步步紧逼,平津危机,华北危机;甚至这个国家名义上的领袖在半年前还差点因军队哗变而丢掉性命。可随着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的一声枪响,这个不像国家的国家仿佛被施了魔法,军阀们对中央言听计从,各个党派纷纷表态服从政府。自1911年辛亥革命以来,中国政坛第一位得到军界、政界、民间承认的领袖也宣告诞生……75年过去了,回望苦难的历史,我们不禁要问,是谁赋予他领袖地位?【网友评论】

上一张
下一张

纪念七七事变爆发75周年

2012-07-06 04:27 0人参与 0条评论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对卢沟桥事件之严正声明》

12
01
 
 

凤凰网连线社科院研究员马勇:蒋介石的威望在中央军不断溃退中日渐上升

从理论上讲,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是全国性的政府,如果事变发生后蒋介石不去抗战,正面战场不打,保留实力直接上峨嵋山,那它的合法性就不存在了。因为蒋介石让中央军——他的嫡系部队进行抵抗,他的威望在这个过程中才冉冉升起。庐山讲话说人不分老少,地不分南北,面对民族危亡,一致抵抗,蒋介石的威望就在中央军被打的稀里哗啦,损失了那么多国军将领的时候上去了,随着他威望的上升,一个合法的中央政权就慢慢建立起来了。【详细】

 
九一八时的国人:
很多人不认东北是固有领土

当时中国的国民情绪也不认为东三省是中国自古以来的领土,20年之前,1911年时许多人的目标是驱“驱逐鞑虏”,即把满洲人赶到满洲。1931年刚过去20年,没有人会觉得满洲是中国的固有领土。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知识界,历史学家才去研究满洲这块土地和中国的历史关联。在研究的过程中,中国知识界去唤醒民众,我们作为一个大中国家,一个大中国民族,民族共和这么走过来,东三省不可分割,由此慢慢的构建民族、国家的叙述。【详细】

九一八后的政府:
未严厉镇压民众的抗日诉求

最主要的原因是青年学生不能容忍,民众是没有错误的,人民永远不可能有错误,因为他们凭直觉判断,我们永远都没办法指责人民错了。知识界应该有引导,当时华北知识界的高层其实对学生有很好的引导。九一八后,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胡适,丁文江这一拨人和华北的最高行政长官宋哲元,还是很好的处理了这件事情,保持一定程度的张力,从1931到1937年,并没有压制民众的抗日诉求,并未采取严厉的镇压,当然也不能镇压。【详细】

现代观念的中国:
抗日战争期间才逐渐形成

其实共产党也可以理解为地方实力派,1937年的中国,从理论上讲国民党统一了,实际上国民党根本没统一,蒋介石还没有成为全国的领袖,1937年统一在某种层次上是相当虚假的。最近有本新书叫《剑拔弩张的盟友》,它描述的是抗战中后期的历史,但实际上它告诉我们一个东西,中国真正走向统一,走向富强,走向现代观念的国家,可能就发生在抗战期间,这是非常急剧性的变化。九一八之后,其实没有统一的抗战,也不可能有。【详细】

 
凤凰独家视频
 

2011年马英九讲话纪念七七事变

调查

  • 1.您认为西安事变中蒋介石应该被释放吗?(此问必选)
  • 2.您认为七七事变中谁在消极避战?(此问必选)
  • 3.您认为蒋介石是中国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领袖吗?(此问必选)
 
 

外媒眼中七七事变之后的中国:眼前这个国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团结

半年前,这两人都参与了反对南京政府的“两广事变”,与蒋介石嫡系部队作战,而现在他们跟英国人谈话时却表示,一个被侵略的国家没有资格讨价还价,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抵抗日本人。“一年半以前,中国还面临着再次爆发大规模内战的威胁,而现在,几个旅行中的英国人却感觉到,眼前这个国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团结。人们第一次发现,民意正在中国凝聚。”这是“七七事变”发生近两个月后,战火中的中国给予西方的印象。【详细】

 
 

七七事变后的中国各大党派:取消反蒋纲领 一致拥护国民政府

1937年7月10日,第三党向国民政府提出了团结御侮、抗日救亡的八项主张。10月,李济深、陈铭枢等为表示“拥护政府”、“增强全民族团结”,自动解散中华民族革命同盟。1938年4月,国家社会党领袖张君劢、青年党领袖左舜生先后致书蒋介石,表示“方今民族存亡,间不容发,除万众一心,对于国民政府一致拥护外,别无起死回生之途。”除拥护政府对日作战外,各中间党派还在创办报刊,进行抗日宣传;支持抗战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详细】

 
 

七七事变后胡适改变“和平的梦想” 彻底主张抗日力劝蒋介石不可放弃河北

7月8日,胡适离开北平南下,赴庐山参加战时咨询机关“国防参政会”,与周恩来、蒋百里、梁漱溟等30余人受任为国防参议员,共商抗战大事。胡适的这些想法,一周后得到了证实。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主持由胡适、江恒源、朱经农、梅贻琦等人参加的教育组谈话会,会上胡适发表了他对战时教育的意见。同时,胡适又认为国民政府的抗战准备还不充分,开战必付出代价。但胡到庐山后,鉴于大家异口同声倡言抗日,蒋介石也下了抗战决心,他彻底主张抗日了。【详细】

 
七七事变中的蒋介石与宋哲元
 

面对危局,蒋介石采取外交斡旋与不惜开打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思想。一方面命令外交部部长、资深外交家王宠惠向日本驻华大使提出严重口头和书面抗议,要求日军立即撤回原防,中国保留一切合法要求。【详细】

宋哲元态度  

此时在山东乐陵老家的宋哲元,早已从秦德纯发来的电报中得知卢沟桥事变情形,但这一事件似乎没有引起他的兴趣和警觉,他本人也没有立即回平处理事务的打算。【详细】

蒋介石下定决心  

7月9日,蒋介石采取积极军事反击的决心已定,在迅速调兵遣将的同时,于庐山牯岭海寒寺致电宋哲元,告已调第二十六路军总指挥孙连仲部两个师、庞炳勋部及高桂滋部开赴保定、石家庄一线助战。并警告宋哲元放弃固执、幼稚的幻想,尽快从沉醉的迷梦中醒来。 【详细】

蒋介石严令宋哲元  

蒋介石透过各种军事情报网络,觉察到日本方面的阴谋,在公开声明中严正指出,任何协定都须经南京国民政府批准。面对宋哲元一直摇摆于战、和之间,置中央政府训令于不顾,顽固地寄希望于日军妥协求和的心理与做派,蒋介石甚为担忧和不满。【详细】

 

西安事变:凸显蒋介石成为抗战领袖的基础

西安事变是以抗日旗帜发动的。以蒋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是国际上认可的唯一代表中国的合法政府,又拥有国内最雄厚的经济和军事资源。因而从当时中国的实情出发,抗战理应在蒋的指挥下进行。不论张杨怎样做,他们及两军必须做出牺牲!西安善后的结局是不会改变的,东北军和十七路军必须接受中央的改编。红军不也是如此吗?这是抗日的大局决定的。【详细】

社会各界声援蒋介石:
成为领袖的民众基础

西安事变发生后,社会各界知名人士纷纷声援蒋介石。胡适、闻一多、朱自清等均发出了谴责张、杨劫持国家元首的、声援蒋介石的声音。普通百姓也站在蒋一边。当蒋介石平安回到南京。是夜,南京城鞭炮声通宵达旦,市民们以此表达庆贺之意。这鞭炮声令在老虎桥监狱的陈独秀恍然大悟:原来蒋介石还是很有“群众基础”的。【详细】

共产党认蒋介石正统:
来自对手的身份确认

对国民党来说,不论有多少派系,也不论其出现多大的离心倾向,蒋已在事实上成为国民党各派公认的“领袖”,他的这种地位和影响并没有由于本人被扣而有所改变。如按照“审蒋”、“除蒋”的办法去做,势必造成新的内乱,有利的只是日本,有悖于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的初衷。因此张闻天提出要“尽量争取南京政府正统”。【详细】

地方势力支持蒋介石:
各地实力派相同选择

西安事变爆发后,各地地方势力李宗仁、白崇禧、陈济棠、刘湘、阎锡山、宋哲元、盛世才、刘文辉、杨森、何健等人明确表示了反对张杨,拥护中央的态度。甚至连曾遭蒋介石迫害的冯玉祥也谴责张,希望张释蒋。基本代表了地方精英的共识,即害怕蒋有意外而导致中国分裂,于抗战不利,因而他们对西安事变持保留态度。【详细】

 
西安事变中的苏联
 

西安事变使共产国际大为震惊,从12月13日起,苏联《真理报》、《消息报》等报刊连篇累牍地发出报道、评论和文章,对西安事变的性质作了错误的分析,并对这一事变的发动者张学良和杨虎城进行指责。苏联甚至把西安事变说成是中国亲日分子的一个阴谋。【详细】

苏联希望中国拖住日本  

苏联政府竭力贬斥西安事变,表白自己同这一事变毫不相干,是出于当时历史条件下对外政策的需要。自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苏联一直处于帝国主义的包围之中。苏联在中国的战略目标是希望中国进行抗日战争,长期拖住日本,从而使日本无力进攻苏联,以便使苏联能够集中精力对付德国法西斯的侵略。【详细】

“莫斯科回电”真相  

共产国际的来电在对张学良的评价方面,与中国共产党有明显的区别;但在和平解决事变的方针上,与中国共产党基本一致,对中国共产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起了积极作用。收到共产国际的指示后,中共中央于21日指示周恩来争取与蒋介石、陈诚谈判。【详细】

 

七七事变成中国军政统一契机 各地方势力齐心听命抗日

国民政府建都南京以后,山西、广西、四川、宁夏、云南、青海等省的地方实力派仍占据着地盘,并拥有数量不少的军队,中国实际上还处于半分裂的状态。卢沟桥的炮声促成了国民政府军令、政令的统一。事变发生后,各地方实力派纷纷发表通电,拥护中央,拥护抗日。1937年8月,蒋介石在南京召集国防会议,各省军政长官均出席会议。会后,除原先已在前线作战的地方部队外,川军、滇军、晋军、桂军等均奉命开赴抗日前线。【详细】

桂军:南粤雄狮

川军:出川抗战

滇军:万里赴难

七七事变后,李宗仁、白崇禧立即在广西实施军事总动员,不到一个月桂系由原来的14个团扩编到40个团。8月4日,白崇禧就任国民政府军委会副参谋总长8月6日,桂军被整编为第十一、第二十一、第三十七三个集团军,先后开赴前线。10月20日李宗仁飞往南京,就任第五战区司令官。【详细】
抗战爆发了!这消息不亚于一颗重磅炸弹,落在了僵持整整两天的川康整军会议上,形成了强烈的冲击波。参加整军会议的将领们本来“各怀鬼胎”,这时却被这消息震惊激怒,在外侮面前,一切新仇旧怨都已变得不值一提,与会者同仇敌忾,纷纷高吼:“我们愿率所部,参加对日作战!”【详细】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时,阎锡山为我国尚未完成自强而心焦。当天,他写下了如下诗句:“已过九一八,今日卢沟桥;我未现代化,国中任敌骄。”事变之后,阎锡山很快投入到了全面抗战之中。阎锡山服从于整个战局的需要,听从国民党最高当局的安排,“中枢有计挽畏惧,无须浅识与共谋”。此时国内主战与主和的声音此起彼伏,阎锡山的态度:“由来日日三过江,群策群力将难扛;国内无备外无援,只凭决心安家邦”。在日记里写下“抗战到底,死而后已”【详细】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占据了我国大片土地。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召集中央及各省主席到南京开国防会议,商讨抗日御敌大计。会上,云南省主席龙云表示云南可出兵20万参加全国抗战,深得国民政府的嘉勉,当即给予中央军序列六十军、五十八军两个军番号,并规定照甲种军编组。【详细】
 
凤凰网独家策划
 

抗战胜利65周年纪念

 

勿忘中国远征军[策划]
你们的名字也许不为人知,但你们的功绩将永世长存。

 

九一八 光记住还不够[策划]
我们必须知道,屈辱又从何而来。

 

西安事变后的东北军[策划]早已落魄的东北军开始迎来属于它的诸神黄昏。

 

东北义勇军抗日录[策划]曾抛头颅洒热血的义勇军将士埋骨何处?

 

壮哉!黄埔[策划]他们用青春和热血为国家,为民族留下了印记。

 

交锋!黄埔[策划]他们是抗日战争中共御外辱的兄弟。

 

抗战中美援意味什么[策划]为何只有中国,打起仗越来越烂?

 
 
 

中共通电:愿在委员长领导下为国效命

面对日军侵略的不断扩大,中国共产党呼吁“立刻实现国共两党的亲密合作,以国共两党的合作为基础,团结一切抗日救国的党派,创立巩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实现真正的精诚团结,共赴国难的方针”。为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中国共产党积极沟通国民党政府,把民族的利益放在至关重要的地位上,不计本党的地位高低,多次致电蒋介石,表示“红军将士,咸愿在委员长领导之下,为国效命,与敌周旋,以达保土卫国之目的”。【详细】

 

共产党积极表示抗战

八路军走上抗日前线

从西安事变到七七事变半年多的谈判中,国民党在表面上虽未拒绝联共抗日,但设置了种种障碍,从而使谈判未取得实质性结果。由于蒋介石联共主要是为中日关系的恶化作准备,所以只要日本不放弃侵略,他就感到有联共的必要;但只要中日关系还有一线缓和的希望,他就下不了联共的决心。 【详细】
卢沟桥的炮声点燃了全国抗战的烈火。事变爆发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即向全国发出通电,指出:“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为了促使国民政府军事当局迅速制订全国抗战的战略方针,加强对日作战的指导,中共中央提出全国抗战的战略计划。 【详细】
七七事变后,红军将士满怀爱国热情,多次发表通电,向国民政府要求早日开赴抗日前线,并于7月14日宣布自行政编。次日,中共代表向国民政府递交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宣言中表示:愿立即取消苏维埃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指导,开赴抗日前线。 【详细】
 
 
70年前的论文:抗日越久对中共越有利
 

七十年前的论文

历史政治学系余国瓒论文《中国共产党之研究》预言中国一定取得最终胜利,他分析“战争既发,实为中华民国生死关头,则国内各党派,应捐弃党之私利成见,而当以国家民族利益之前提。”这个学生还颇有远见地预言:“抗日持续时间越长,对中国共产党越有利。” 【详细】

 

1936年斯大林为中共抗日画蓝图

斯大林一上来就批评“共产国际书记处的决定已经过时了”,用斯大林的话来说:“对于中国共产党现在基本的问题是:融入全民族的浪潮并取得领导地位。”“中国人怎样打击外部敌人——这是决定性的问题。当这一问题结束时,再提出怎样互相打的问题!”为此,“八路军必须要有30个师,而不是三个师。”编制的问题不必担心,“这可以通过建立后备团的形式做到”。对八路军来说,在它还没有自己的炮兵的时候,它的策略不该是直接进攻,而应该是去骚扰敌人”。 【详细】

 
 
 

日本侵华促使中国在压力下加快统一 蒋介石维系国家避免压力下解体

中国只是由于日本的大举入侵和举国抗战体制的形成,才在当时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统一。在此之前,中国虽然有过中央政府,但几乎总是不断地遭遇挑战。国民党人自己也时常会挑战中央的权威,否认南京国民政府的地位。这种情况直到抗战爆发前一年的1936年还在不断发生。抗日战争的爆发,根本上改变了这种情况。中央政府的地位空前稳固,国人的民族意识也因此得以极大提升。在决策抗战、坚持抗战方面,蒋介石确实起到了其他人无可替代的作用。 【详细】

 
领土:
抗战成收回旧疆域契机

由于中国是最重要的反法西斯国家和联合国创始国之一,美英废止各种不平等条约的协定,并且于1943年通过《开罗宣言》等承认中国有权收回被日本占领的领土。一大批中国人追求了上百年的梦想,终于在这时实现了。【详细】

复兴:
抗战成民族崛起枢纽

而国家的统一,是民族复兴的关键所在。抗日战争使近百年饱受分裂之苦的中国重新统一起来了,增强了国民对国家认同的程度和对政府的监督程度,它自然也就促进了国民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关心和参与,从而成为民族复兴的枢纽。【详细】

共识:
中国必成现代文明国家

抗日战争激起了中国的现代民族国家意识,努力建设一个强大且具有现代文明的国家开始成为了广大中国人的共识。但是非常遗憾,应该说,直到今天,我们在纪念和反思抗战胜利的时候,这个现代民族国家的建设过程还没有完成。【详细】

 
 

中国能坚持八年抗战 源于对以蒋介石为领袖的国民政府的认同感

政府要能够赢得国民的认同。要对日抗战,根本上在于广大国民有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中国能坚持八年抗战不投降、不瓦解,没有国民和各派势力对国家和民族的高度认同,是不可能的。但是,仅仅有对国家的一致认同,没有对一个统一政府的认同感,各种政治势力之间还是统一不起来。国民政府所以能够在抗战中成为中国统一的中心,根本上就是因为它自1927年以来经过不断努力,已经逐渐取得一定的合法性。但是,到了抗战后期,其权威之所以再度受到挑战,甚至直接影响到战后内战爆发,也恰恰是国民党政府渐失信用。【详细】

 
蒋介石总结抗战初期失利原因
 

“此次平津战争,我们佟副军长和赵师长督战阵亡,其余旅团长以及下级官兵战死的,到现在为止,虽然还没有统计,但至少总在三千以上。似此战争不到两天,我们廿九军及各保安队官兵殉国的有这样多,实在是忠勇壮烈,但战争的结果不能不说是失败,这失败的原因在哪里呢?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日本人不讲信义,我们平津一般将领受了敌人的欺骗,以致缺乏准备,没有作战决心。【详细】

关麟征:我一生打鬼子  

“我的一生是打日本鬼子的一生”,晚年的关麟征对自己的戎马生涯颇为自豪。台儿庄战役之后,日军名将坂垣征四郎不无钦佩地说:“关麟征的一个军应视普通支那十个军。”在台儿庄战役中与关麟征较量过的坂垣征四郎说:“关麟征一个军应视普通支那十个军。”【详细】

日军评抗战时国军白刃战实力  

《敌人训练有素,特别是荣誉一师擅长白刃格斗》轻机枪手和步枪手交互冲锋。七、八名象是专门投掷手榴弹的投弹手伴随其后,一旦冲到距我约三十米的地方,就跪到机枪手和步枪手的前面,一齐投掷手榴弹,干得相当漂亮。一旦突击不成功,就在轻机枪的掩护下撤退。可是,我方没有弹药,只是眼巴巴地看着他们冲过来,所以也许会被吃掉。 【详细】

蒋介石的功绩和可议之处同在  

蒋介石通过说服、调和、打通国民党内的不同意见,最后决策实行抗战,“义无反顾”。就这一点而言,蒋介石对于抗战的发动确实是有贡献的,而且他在抗战期间也始终坚持了抗战的立场。抵制了日伪的“诱和”及国民党内外的求和主张,也值得予以充分的肯定。 【详细】

从“九一八”到“七七”,外敌的步步紧逼,让蒋介石慢慢攀上中国领袖的地位,而八年艰辛的抗战,使古老的中国逐渐转变为现代观念的民族国家。促成这些转变的动因正是人民对于政府的认同,这也是抗战胜利的关键。回首历史,我们得出浅薄的经验:一个政府想获得人民的认同,必须通过执政者的点滴努力,让民众看到实在,逐步取信于民,更要细心呵护来之不易的民众信任。
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