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档案揭示一个你所不知道的英雄白求恩
2010年02月05日 07:55凤凰网历史综合 】 【打印共有评论0

白求恩1924年来到美国汽车城底特律,开了一家私人诊所,成为正式的执业医生。在底特律的诊所里,他发现这个工商业突飞猛进的城市里居然有那么多的底层穷人付不起医疗费。

白求恩在给友人的信中说,最需要医疗的人,正是出不起医疗费的人,这些人往往等到病得积重难返的时候才来看病!

这一时期,白求恩在他的日记中留下这样一段文字:

“我发觉自己现在已经成了一个严密的制度的俘虏,这是一个‘大家互相照顾的制度’,普通医生给我送病人来,我给他们送回扣去。专科医生要按这些病人的力量尽量多收费,然后把‘利润’分出去,这样‘敲’病人来维护这个制度。”

背诵着希波克拉底誓言开始行医的白求恩深感不安,他有时会到贫民区去免费治病,按他自己说,是为了“找回被玷污了的医生理想”。

两年后,也就是1926年,白求恩得了肺结核,在疗养院靠气胸疗法死而复生,由此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他又写下这样的文字:

“富人有富人的肺结核,穷人有穷人的肺结核,富人复原而穷人死亡。穷人是因为活不起而死亡的。作为医生,在我的手术刀下,决不会再有任何病人被认为是一个漠不关心的生物,一个单纯的技术上的问题。人有肉体也有理想;我的刀要救肉体,也要救理想。”

就在白求恩政治思想发生变化的同时,白求恩的家庭生活也在发生变化。

1922年初,32岁的白求恩到英国爱丁堡参加外科医学会会员考试,结识了21岁的弗朗西丝。

尽管两人相差11岁,具有完全不同的人生经历,但白求恩对弗朗西丝一见钟情。考试一结束,两人就结伴赴西欧旅游。1923年8月13日,两人在英国伦敦举行了婚礼。

除了白求恩的工作资料之外,当时没有人用影像记录他的感情生活,1990年由中、加、法3国合拍了一部电影《白求恩,一个英雄的成长》,这部电影中对白求恩的夫妻生活有所展示。

婚后,两人的生活非常甜蜜,他们到欧洲各著名城市游览,度过了一生难以忘怀的美好时光。白求恩性格豪爽,不拘小节,喜欢冒险;而弗朗西丝个性恬静,内向而羞怯。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开始产生隔膜,使彼此间的敬爱受到了损伤。结婚一年后,白求恩夫妇离开英国,到了美国底特律正式挂牌行医。白求恩一生没有孩子,他一天到晚忙于工作,而弗朗西丝则一人整天待在家里,十分孤独苦闷。

1926年夏天,白求恩被确诊为肺结核,那时得了肺结核就等于接到了死亡的判决书。一天他对妻子说:“有一件事我们必须谈谈,我不知道医生对你说了些什么,不过我快要死了,而你才25岁,前面还有整整的一生。我要你跟我离婚,走你自己的路。”

“不!诺尔曼,我不离开你,尤其是现在。”弗朗西丝真挚地说,“不管我们中间发生什么,现在我唯一的愿望就是跟你在一起。”

“这样没有什么意义。我决不再浪费你的生命。除非你同意跟我离婚,否则我决不到疗养院去治疗。”

于是两人离婚了,但白求恩与弗朗西丝的爱情并没有因此而画上句号。

在特鲁多疗养院里,白求恩使用代气胸疗法,终于使自己的病情有了转机,一年后,病愈出院的白求恩被加拿大蒙特利尔的乐麦吉尔大学聘去任教,他在火车站急切地给弗朗西丝发了一封电报:“病愈,今日离特鲁多,对你感情如旧。”弗朗西丝自离婚后也一直牵挂着白求恩。她来信说:“亲爱的,既然我们都还相爱,为什么要分呢?”两人于是复婚,那年白求恩39岁,弗朗西丝28岁。

两人欢度了一段胜似新婚的甜蜜岁月后,感情再度出现危机。一天早晨上班时,弗朗西丝关照丈夫买些肉、菜,晚上要为丈夫烧几个好菜。下午,她兴致勃勃地回到家。进门见丈夫正坐在地板上专心致志地研究一副骷髅。她问:

“肉、菜买了吗?”

“在冰箱里。”

她打开冰箱,只见一段肠子。她皱起眉头捏起肠子说:

“就买这段破肠子?”

“别动,那是人的肠子!”

弗朗西丝吓得“哎呀”大叫一声,慌忙扔下:“死人肠子怎么能和食物放在一块?”白求恩却头也不抬地说:“这有什么呀?你吃的牛、羊、猪肉还不都是动物死了的器官?”

这样的事出现了几次,弗朗西丝实在忍受不了。两人友好协商后,于1933年3月,43岁的白求恩与弗朗西丝再次离婚。白求恩唯一一次婚姻的失败,对他的一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离婚后的白求恩一直想离开加拿大,3年后,他终于离开了。

1936年,一位名叫弗朗哥的西班牙将军在纳粹德国和法西斯意大利的强力支持下,对民主选举的左倾政府发起了军事叛变。

当年7月,叛乱起于西属摩洛哥,随后扩及西班牙本土。但是,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人民都起而反抗。结果,大约有4万名来自各国的志愿者,其中包括1600名加拿大人,一起涌向西班牙,为支持西班牙政府而战,一时间,马德里成了世界性的志愿者圣地。

“援助西班牙民主委员会”请求白求恩去领导马德里的加拿大医疗队。白求恩当时是世界最著名的胸外科专家,也是加拿大年薪最高的医生之一,很多人都认为,这个请求太不现实了。但白求恩却出乎大家的意料,他决定去。1936年11月3日,白求恩出发奔赴马德里。

在枪林弹雨的前线战场,流血过多的伤员急需输血,但是在当时的年代,需要输血的伤员得等上几个小时或者几天,才能登上崎岖的道路,被送往远离前线的医院,经常在途中失血死去。

于是白求恩便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流动血库和输血技术,并大规模的给伤员输血,挽救了许多伤员的性命。

有一份当年西班牙出版的刊物,上面有白求恩在马德里的报道,其中有这样一段:

“2月10日,一辆救护车逆着人群行驶,车上印有输血服务的字样,车里前排座位坐着三个人,加拿大医生白求恩、他的助手和司机。这三个人是第一批前去救助从马拉加和从阿尔梅里亚到首都的路上的村庄抬出来的病人,孩子、妇女和伤员的。三个英雄,三个伟大的人物。白求恩医生和他的助手的名字代表着无私和牺牲,值得永垂不朽。”

当时加拿大人在国内报刊上读到白求恩的业绩,都为之陶醉。这是他们的同胞,一个浪漫的胸外科大夫,在被围攻的马德里城奔波送血,送血汽车上赫然标着“加拿大”的字样。解囊相助者数以万计。

白求恩名满天下,可正当他的输血队如火如荼的时候,白求恩却突然离开了西班牙,而且之后他多次要求回去,都没有得到西班牙政府的批准,是什么原因导致白求恩的离开?这其中有什么秘密吗?

这个藏了几十多年的谜,就封存在苏维埃共产国际的秘密档案里。通过解密档案,人们了解到他离开的原因。白求恩的离开,因为一个名叫“卡莎”的瑞典女记者。

揭露这一秘密的还有一个名叫迈克尔?彼得罗的加拿大人,他曾在《Renegades:CanadiansintheSpanishCivilWar》这本书上披露说:卡沙的全名卡莎?赫琳?罗斯曼,瑞典记者,在一次采访中和白求恩一见钟情。他们是在1937年初认识的,正当西班牙内战在被围困的马德里城展开的时候,这位卡莎要求采访加拿大医生诺尔曼?白求恩。

卡莎的名字同时也出现在了一份共产国际解密的档案文献里。一个西班牙官员在报告中暗示说,卡莎可能是间谍,因为她有几次未经批准就跑到前线上去,在那儿还收集过类似军用地图的详图资料。于是白求恩在西班牙政府的强迫下离开了。

事实上,卡莎的身份已得到证实,她不是间谍,她是位艺人,是个舞蹈家。她曾经在欧洲巡回演出,直到她的经理人卷款潜逃,害得她一文不名。战事爆发时,她在西班牙当旅游经纪,后来转行作了记者。

且不管卡莎到底是什么身份,白求恩却实实在在的因为卡莎而被迫离开了西班牙,直到离开的时候,他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

“敌人”已陷入重围,无法脱身。除了在国民党收复的地区进行“清剿”以外,每天还在空中进行轰炸和扫射,消灭的农民当千千万万……

世界上很多人了解中国都是通过《西行漫记》这本书,作者埃德加·斯诺。

从西班牙离开后,白求恩极度苦闷,他需要用新的政治来点燃他生命的激情。这时候,《西行漫记》将他的注意力引向了世界上一个陌生的角落。他突然发现自己的理想、自己的追求都在那个地方。白求恩深信那个可以让他放弃一切的地方,就是中国。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档案栏目组   编辑: 王钻忠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