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围城》中的历史:孙中山与黑社会的勾连
2009年12月24日 13:46河北青年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广州起义借助洪门力量

孙中山青年时代曾一度为改良派,拜访、上书过张之洞,李鸿章等人,但甲午战败后对清廷愈发失望,逐渐转为革命派。1886年,20岁的孙中山在广州美国人嘉约翰创立的博济医院学医,结识郑士良,郑士良便是洪门中人。十年后孙中山组织第一次广州起义,即靠郑士良联络广州、花县、英德、清远等地洪门会党。

洪门起于明末,据说其名来自于明朝朱元璋的年号洪武,对外称天地会,以反清复明为宗旨,后来清廷势大,逐渐转入地下组织,并流传至海外。太平天国起义时,有很多洪门弟子参加,起义失败后很多人远走海外,在美国促成了致公堂的建立。清末洪门力量极盛,三合会、小刀会、致公堂等均为洪门分会,统称为会党。孙中山曾说,清末广东人民,十之八九加入洪门各会。海外洪门势力则更加强大,据称仅英国华侨,挂名致公堂者即逾十万人。

鲁迅在给许广平的信件中曾说:“孙中山奔波一世,而中国还是如此,最大原因还在他没有党军,因此不能不迁就有武力的别人。”“有武力的别人”者,袁世凯,苏联,日本是也,当然也包括洪门。洪门在那个时代的巨大力量,是反清革命者不可能忽视的。洪门的反满复汉思想也与孙中山早期的思想有接近之处,孙中山除利用洪门的力量进行革命外,也致力于改造洪门会众的组织和思想。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建兴中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为宗旨,最早的会员邓荫南、杨文纳也是洪门弟子。1895年兴中会在香港与谢缵泰(著名的《时局图》的作者)、杨衢云的辅仁文社联合,谢缵泰也是三合会成员。是年孙中山发动广州起义,即以三合会会众为主力。各路起义队伍相继潜入广州,以孙中山的童年好友陆皓东制作的青天白日旗为军旗。不料消息泄露,起义失败。清兵四处搜查,捣毁了兴中会在广州的机构,陆皓东为保护同志名册未能逃走,被捕杀害,后来被孙中山称为“近代史上为革命献身之第一人”。

加入致公堂促成致公党诞生

1899年10月,兴中会、哥老会、三合会首领在香港会见,决定组织兴汉会,公推孙文为总会长。1900年,孙中山再次在惠州发动起义,此次起义在军事上起最大作用的是三合会首领黄福。在他的号召下起义军会集了600名三合会会众,占据三洲田,并于8月15日晚袭取沙湾,起义最盛时达两万人,但后来枪弹接济不上,起义军再次解散。

1904年,孙中山先生从日本赴檀香山。因为当时康有为及其弟子在此办报,宣扬保皇立宪,并有人加入致公堂投机,孙中山遂创办《檀山新报》,亲撰《敬告国民书》、《驳保皇报》等文章,与其论战。1904年1月孙中山带同盟会并入致公堂,设特别会容纳同盟会会员,当时同盟会与致公堂的公告说:“洪门为中国提倡排满革命之元祖,而大埠致公总堂之改良新章,更与本会三民宗旨相合,原可互相提携,共图进取……以成大群合大力而共图光复之大业,是为厚望。”

孙中山加入致公堂后,进行了致公堂体制和理念上的改造,为致公堂重订新章规程八十条,使致公堂从以往的反清复明的原始帮会向具有现代民主思想的组织转变,此举也促成了1925年致公党的诞生,致公党1947年在香港进行改组,后来成为中国的八个民主党派之一。

辛亥革命后曾祭拜明孝陵

孙中山还让冯自由在日本组织三合会,秋瑾即从属于三合会,职位为“白扇”,入会仪式一如洪门,有刀架脖,喝鸡血,跨火盆等,这大概也反映了孙中山对传统洪门不得已的迁就。从此孙中山调动洪门弟子更加得力,之后又陆续发动了八次起义,均以洪门弟子为主干,历史上著名的秋瑾、徐锡麟的牺牲,汪精卫回国刺摄政王等事件,都是这八次起义直接或间接造成的,但最终八次起义均告失败。直至1911年武昌以拥护革命的新军力量为主起义,各省独立,清廷始知大势已去,于数月后宣布退位。武昌起义中洪门力量同样起了很大的作用。

孙中山虽然起义多借助洪门力量,但其骨干力量,政治纲领却完全是现代民主式的,就是军事理论也为现代式的。辛亥革命成功后,由宋教仁等起草,发布的《临时约法》地位可比中国的《独立宣言》。但因借助洪门,也不免要打上洪门的烙印。

如1900年的惠州起义中,起义军“在多祝驻营时,通知居民不必闭户,必须在门前点一灯为标志,取其复明之意”。1907年的潮州黄冈起义中,会党占领黄冈建立军政府时,标明“大明军政府孙”,可见“反清复明”的口号在孙中山领导的起义中多次出现。后来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曾带新政府祭拜明孝陵,也算是给了洪门一个交待。

<< 上一页12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小飞   编辑: 刘嵩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