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李之争白热化 阎锡山日记揭国民政府迁台内幕
2009年09月24日 07:58中国新闻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中新网9月22日电 台湾《中国时报》日前刊文,从阎锡山的日记揭开了当年“国民政府迁台”的内幕。

文章摘录如下:

1949年,对国民党而言,面临了土崩瓦解的危机;对共产党来说,它却迎来了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机遇。在这场攸关后来六十年两岸历史演变的风暴过程,阎锡山无疑是以最近距离见证历史变局的“核心观察者”。

阎锡山旧部近年整理编印了《阎伯川先生感想录》(重要日记摘要),透过阎氏的权威记载与私人札记,写实地描绘了这段军政派系斗争的核心内幕,呈现出当年国民政府败退的关键,更翔实地反映了两岸“分裂分治”的环境背景。

蒋李军权之争白热化

南京被解放军攻占后,国民政府辗转迁移到广州。6月13日,经由蒋介石首肯,李宗仁提名,立法院同意,阎锡山就任行政院长兼国防部长。阎虽力图振作,但最大的挑战不是来自共产党,而是来自桂系将领的军权之争。

9月4日,李宗仁当面告知阎锡山,希望阎辞兼国防部长,交出军权,由其桂系将领白崇禧接替,阎当面加以拒绝。阎认为:“我兼或可不亡,换人亦或可不亡,我愿辞。假如我兼亡得慢,换人亡得快,我就不辞。”

10月2日,蒋李军权之争白热化。阎说:“讲亦悔,不讲亦悔。此事关键非干部所当主张,应由最高领袖自决之,因此事无论怎样办,均有咎戾,故主张怎样办,均难见谅于将来,故须由最高领袖决之。”

对军政派系斗争台面化,蒋介石与李宗仁都各不相让,阎感慨地说道:“不接受辞兼国防部长之要求,有破裂之可能。接受辞兼国防部长之要求,有毁灭之顾虑。接受而毁灭,为众怨所归;不接受而破裂,亦为众怨所归。”

10月4日,立委梁栋问:“希望院长能做蒋李桥梁,使蒋李密切合作,现在有人说院长一面倒了,究竟如何?”阎透露,他在组阁前,曾对蒋李提出四句话:“中间赤诚匡济,但不从井救人,亦不卷入漩涡,更不意气愤事。”

10月29日,阎67岁生日。幕僚称许阎“知其不可为而为”,是“宁武子之愚”(卫国大夫,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阎回应道:“他是假愚,我是真愚,既入地狱,只好安于入地狱;理智如清水,感情若颜色,理感混成人,作人费周折。”

“落跑”李宗仁坚决不归

在西南局势陷入危急之际,中枢几近溃散。李宗仁于11月3日已赴昆明,11日转桂林,14日再飞南宁。阎16日急电李:“切盼钧座速返,迅决大计,共挽危局。”但李宗仁未加理会,20日飞香港,入太和医院治病。11月28日,国民政府从重庆迁移成都。

鉴于李宗仁已变成“落跑代总统”,阎锡山与蒋介石于12月3日在成都讨论总统的“复职问题”,阎曾力荐蒋应重用与李宗仁并称“李白”的桂系将领白崇禧。阎曾对蒋说:“复职很需要,国家不可无元首,惟应注意争同情,杜口实,杜法争。”蒋问:“如何争同情?”阎答:“重用健生(白崇禧)。给健生行政院长兼国防部长,用人权、指挥权及动用库存金银外汇权全给他。” 蒋问:“怕有何口实?”阎答:“德公(李宗仁,字德邻)如不同意,他可认复职是抢夺,更进而恶言加复职以篡位。”蒋再问:“如何杜法争?”阎答:“国大代表有法定人数,以合法手续请复职,即可杜法争。” 但因蒋与幕僚顾虑太多,并未形成共识,议而未决,最后决定再派人赴港挽留李宗仁。

面对“蒋李关系”无法化解,阎曾在日记写道:“以大度量容人是德,以谦道处人是吉,人之一生当向容与谦上继续不断的做功夫。”

当天,阎再次致电李:“在此危急存亡决于俄顷之际,何能一日无元首躬亲主政。敬祈钧座重加考虑,俯念时艰,即日立即归国,挽救危局,以慰众望。”

阎的急电,仍无法唤回,李宗仁于5日即从香港飞往美国。中枢无主之际,云南省主席卢汉、西康省主席刘文辉相继投诚,西南情势岌岌可危。

12月7日,国民政府紧急决定将撤离成都。8日,阎率内阁要员飞往台北;10日,蒋介石飞往台北。自此,国民党政权完全失去对大陆的统治权力;两岸从而形成“分裂分治”的局面。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刘嵩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