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回看李鸿章 他有哪些可敬之处?(图)
2008年02月27日 07:58广州日报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相关标签: [清朝] [李鸿章]

核心提示:作为改革家的李鸿章曾经发过这样一段议论:“我辈若不破群议而为之,并世而生,后我而起者岂复有此识力?”这正是一个改革家应有的精神和风骨:我们现在若不能顶住压力,把事情办好,那后来的人恐怕都不一定想得起来要这样做呢!

晚清重臣李鸿章

《李鸿章与晚清官场四十年》

 

李鸿章的官场哲学

戊戌变法失败,李鸿章暗中保护一些维新人士,有人告他是维新派,慈禧因此问他:有人说你是康党。李鸿章回答:臣无可逃,实是康党。

关于李鸿章,流传下来的野史不少,随便在网络上发一个评说李鸿章的话题,很快就能引来一堆或捧李或骂李的口水贴。人们对于这个一直是百年里“第一卖国贼”形象的人物,聚讼纷纭,却难有定论。雷颐先生的这部新书《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以李氏一生的重要奏折和信函为突破口,从“为官”、“外交”和“洋务”三个方面考察了李鸿章一生的为人和功过。

和晚清很多汉族大员一样,李鸿章的发迹,走的也是从书生到带兵官的路子,有些不同的是,李鸿章从曾国藩的幕僚身份退下来,开始当上江苏巡抚时,已是不折不扣的中年(40岁),完全属于大器晚成型。李鸿章在给曾国藩做幕僚时,就以其识见和刀笔吏的功夫而深得曾氏的赏识,曾氏赞许其“所拟奏咨函批,皆有大过人处,将来建树非凡,或竟青出于蓝,亦未可知”。该书对李氏奏折中这种刀笔功夫,作了一些有趣的发挥,怎么反驳上级,如何敷衍皇上,揣摩圣意,打太极拳等等。李鸿章作为晚清第一重臣,其真正的本事当然并不在于雕虫小技的奏折文字上,大臣所以成为大臣,既有时运,更堪玩味的则是其人身怀的种种看家本领。

1898年戊戌政变,慈禧太后重训朝政,光绪被囚,康、梁逃往海外,朝廷大批清查维新人士。在这样的严峻时刻,李鸿章却暗中保护一些维新人士,并和康、梁暗通款曲。有人告他是维新派,慈禧因此问他:有人说你是康党。李鸿章回答:臣实是康党,废立之事,臣不与闻;六部诚可废,若旧法能富强,中国之强久矣,何待今日?主张变法者即指为康党,臣无可逃,实是康党。慈禧听后默然。在这里,慈禧太后最关心的是自己的权力,是支持自己当家还是支持光绪当家,其他事,诸如是不是支持维新主张变法,则在其次。作者对此有很精到的评点:这是“思想错误”与“组织错误”的区别。李鸿章作为洋务健将,改革口号喊了很多年,主张变法这一条是怎么也赖不掉的,但既然当权的是太后,那只要表明自己并没有紧跟皇上就行了。这就是李作为老官僚的官场智慧。

这一幕“君臣”之间的对话,端的是惊涛暗涌、凶险非常。而李对康、梁的“保护”态度,和接下来抗旨不肯挖康、梁两家祖坟的事情,又充分显示了老官僚做事预留后路的生存智慧。

对于做官,曾国藩曾有批评:“少荃拼命做官”。但李鸿章虽然“拼命做官”,精于自保,他却也并没有在戊戌政变中落井下石,大造冤假错案,以洗干净自己,反而有点挺身而出的味道,这就不能不令人心生敬意了。

 

相关阅读:

国弱之痛 李鸿章签完《辛丑条约》大口吐血

甲午最嚣张日舰“吉野”号最终被撞沉在中国黄海

光绪皇帝系中毒致死?遗骨中查出砒霜(图)

李鸿章的傲慢与林则徐的眼界

大洼里的吼声:捻军领袖张宗禹下落考察记(图)

幕僚时期的李鸿章 为安徽人形象打架

<< 上一页1234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