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安石说:“不然,善理财者,不加赋而国用足。”司马光估计是火了,“安有此理!”哪有这个道理呢,拿眼瞧王安石,幸好王安石近视眼,没看真。下面的一段回答则在历史上相当知名了:“天地所生财货百物,止有此数,不在民则在官,此不过设法阴夺民利,其害甚于加赋,乃桑羊弘欺武帝之言,司马迁书之,以讥武帝之不明耳,岂可据以为实?”【详细】 |
|
实行青苗法,实际上以贷款为名,徵收一笔新税。宋太宗和宋真宗时和买绢帛,预支钱币,还可能对贫民下户有某种好处,而青苗法的真正意图却在于收利息。如在河北,“每户支钱,第五等及客户毋得过千五百,第四等三千,第三等六千,第二等十千,第一等十五千”。青苗钱每年利息为40%——60%。 【详细】
实行免役法有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的意图,征收免役宽剩钱,增加了下户的负担。有人反对司马光罢废免役法时就承认,下户纳役钱与以钱交纳不免增加农民负担。他说:“大抵光所论事,亦多过当,唯是称‘下户无不充役,今来一例纳钱。又钱非民所铸,皆出于官。上农之家所多有者,不过庄田、谷、帛、牛具、桑拓而已。谷贱已自伤农,宫中更以免役及诸色钱督之,则谷愈贱。’” 【详细】
“朝廷市易法,本要平准百货,盖周官泉府之政。官失其职,一切赊贷,公私颇不便之。虽云有收息之数,名存实亡。今已改用金银、钞帛抵货,最为善法。”在“抵当之法”推行后,赊贷收息名存实亡,市易务沦为高利贷的机构。 【详细】
|
|
|
凤凰网独家视频
司马光与王安石,这两个北宋历史上的重量极人物,第一次当着皇帝的面,公开交锋。话题由皇帝该不该破费给臣下赏赐引起,进而谈到经济改革问题。王安石认为,国家用度不足,财政吃紧,不是当今之急务。司马光反驳,国家自宋真宗末年开始,财政用度就出现困难,于今尤甚,怎能说不是当今之急务呢?【详细】 |
|
北宋以王安石为代表的学派。因王安石为江西临川人,故名。主要人物有王安石弟王安礼、王安国,子王雱以及吕惠卿、陆佃等。
【详细】 |
|
宋代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第;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宋代科举考试宋代确立了三年一次的三级考试制度。宋初科举,仅有两级考试制度。宋太祖为了选拔真正踏实于封建统治而又有才干的人担任官职,为之服务,于开宝六年实行殿试。【详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