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热照片后藏着一代人的悲哀(组图)
2009年10月20日 09:51竞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历史总是藏在一层面纱背后,直面狂热背后的悲哀,我们才能冷静面对历史和未来。在这些年轻狂热的面孔背后,是他们丧失了高考和继续学习的权利,丧失了为国家经济建设做更大贡献的机会,也丧失了最好的青春年华。一个以知青为主题的展览正在筹备中,站在展品中间,一代人的悲哀和这些兴高采烈的宣传画照片相比,形成巨大的反差。“再过若干年,不知道还能找到多少老知青。”蹲在朝阳文化馆前厅,贾俊学自言自语。原定11月14日开展的“知青文物收藏展”再次被推迟。展品堆在大厅的桌子上,人们经过时会好奇地翻看一下,这其中有著名作家谭宗远。

谭宗远插过队,他翻着翻着惊叹道:“这个你也能找到啊?还真不知道,你还收藏知青文物。”谭宗远认识贾俊学已经很多年了,此前,谭甚至没想起来,今年恰好是上山下乡运动40周年。“太想忘掉那段记忆了,太沉重。”谭宗远一边翻着一边说,“但这些东西应该留下来,这个收藏有价值。”

不小心开创了新的收藏主题

贾俊学今年45岁,差两年没赶上上山下乡,在他住的朝阳路上,街坊中知青太多了,多到让人失去新鲜感,贾俊学从没想过,在知青们的背后,一段历史的记忆正因渐行渐远而变得模糊起来。

两年前,贾俊学遇到一位长者问他是否收藏知青文物,这提醒了贾俊学:第一批知青都快60岁了,如果等若干年后再去了解这段历史,就没那么容易了。

贾俊学尝试着去寻找知青文物,没想到搞收藏的朋友们都摇头:从没听说过这个主题,也不知道谁收藏这类文物。

贾俊学查了一下资料,发现目前国内收藏市场上最近的主题是“文革收藏”。“但知青出现比‘文革’还晚两年,它应该是目前最近的主题收藏。”贾俊学有了一种兴奋,一不小心,就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收藏领域。

目前,国内收藏知青主题的只有寥寥几人,具备办展规模的,贾俊学是第一个。

知青文物不好找

1968年2月12日,《人民日报》上一篇题为《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报道,开启了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知青”从此走上了历史舞台,先后有1000多万学生离乡背井。

1000多万人,按理说,知青文物应该很好找。然而,真找起来才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

首先,许多知青得到返城消息后,非常兴奋,把所有的东西都销毁或丢弃了,存世的知青文物并不多。

其次,知青文物量大,但精品少,留下的多是批量生产的重复产品。目前国内大多数收藏市场都有专门的“文革”藏品商店,但没有知青文物商店。贾俊学表示,只有20%的“文革”藏品商店有知青文物,且量很少。

<< 上一页123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陈辉   编辑: 刘延清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