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知青尹洪林:郑家庄的土地上留下了我们的足迹
2009年07月29日 09:35凤凰网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难忘的岁月

光阴荏苒,40年过去了,下乡插队的一幕幕至今仍在眼前。

1968年12月3日,当时,年轻的我们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伟大号召,打起背包、告别父母,毅然决然的来到了农村,当日来到村头之时,村里的社员敲锣打鼓迎接我们的情景还历历在目。

我们知青小组共8人,5男3女,分别来自曲师大附中、曲阜一中等各个学校,年龄最大20周岁,最小16周岁。因为我是老三届高中毕业生,年龄也最大,所以也就荣幸的当上了知青组长。我们这一小组被安排到了曲阜县陵城公社郑家庄大队,这是一个百来户人家的小村庄,当时村里地多人少,人均土地3亩多,也没有什么大的农业机械,就有几台抽水电泵和一架马车。

由于下乡时间较急,村里也一时无从准备,临时把我们安排到了饲养园里腾出的三间库房供男生居住,两间旧草房让女生居住,晚上点的是煤油灯,睡的是铺的麦秸葶栅子的大木床,吃的是村里给我们准备好的玉米、地瓜干混面的煎饼,虽说事事还不习惯,但是我们初来乍到有个新鲜劲,同时几个年轻人在一起,还是其乐融融;第二天我们就自己烧汤做菜,开始了我们的崭新的生活。

一开始,村里开始给我们安排一些轻活,我们都过意不去,坚决要求要和村里的男女劳力一样对待;那时我们年轻,有热情、有朝气,在学校受教育多年,确是也不怕苦、不怕累,下乡之时正值寒冬,我们和村里的社员一起大搞冬季农田基本建设,有时用地排车向麦地里运送土杂肥,有时从垡子地里向外拉土进行垫大队的牲口圈,变冬闲为冬忙,干的热火朝天;那时虽然衣服单薄,但我们喜欢天冷,因为冻土地拉排车较为省劲。

转眼间春节就要到了,我们向全县知青发出了倡议"不回城里过春节,就在乡下过大年。"这个倡议得到了县知青办好评和大力推广。入乡随俗,第一个春节我们在农村感到事事新鲜,走街串户,感到过的还是满有趣味的。

春节过后,我们又随着村里忙碌起来,春天正是大搞基本建设的好季节,村支书董西宝对我们还是比较关心的,经大队委员会研究,决定给我们盖两排8间新瓦房,村里社员也有盖新房的,因此,需到东边距我们村20华里的九龙山上去拉石头,那儿有我们村的石匠开的石塘;我们也积极进行了参与,这又是对我们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上山之时我们有说有笑,下山之时因为是重车,我们高度紧张,两车人集中在一个车上,让富有经验人驾辕,抬起地排车车把,其他人护航,缓缓地把一车石头安全地送到山下,我们才敢松一口气。

"早起三点半、坡里两顿饭、晚上加班干"转眼到了麦收季节,这是"三夏"的真实写照;"麦熟一晌、蚕老一时",我们真正体会到了麦收的紧张,那时全靠人力,白天忙割、忙运、忙耕种,晚上加班打场到深夜,如遇天气突变"抢场"之时,更是忙的不亦乐乎,小小年纪的我们,扛起装有一百多斤麦子的口袋,一趟又一趟飞快地送进库房。

"三秋"时节虽然没有三夏那么紧张,但时间漫长,得历时一个多月,既要等高粱、玉米等秋作物成熟,还不能耽误了抢种小麦,有时队里牲口不够用,就用人工拉犁子、拉耩子,进行耕地、播种,十几个人一人一绳,男男女女、低头弓腰,地头转弯之时说说笑笑,虽然很劳累,但也感到很惬意。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三夏、三秋的艰苦锻炼使我们真正感受到了诗中的深刻含义,也真正体会到了那时做为农民劳作的艰辛。

房子盖好之后,我们搬进了新瓦房,我们也学会了过日子,为了节约开支,利用空闲的时间大家一齐动手,把院子里的空闲之地翻起来,种上萝卜、白菜,我们还养了猪、喂了鸡,鸡下了蛋后我们也舍不得吃,和社员一样拿到集市卖了,好买油、盐、酱、醋,年底把猪卖了之后,做为我们的大项开支。为此,县知青办还在我们知青点上开了现场会,推广我们的经验。

艰苦生活和繁重的劳作锻炼了我们,从而使我们渐渐的适应,虽然我们8人来至不同的学校,但是还是较为团结的,大有同命相惜的感受;我们的女同学也学会了摊煎饼,虽然技术欠佳,但是我们吃的还是津津有味;担水、拔猪草、喂猪等重活男生抢着干。至今我们聚在一起,谈起当年之事,还感慨万分。

冬季到来之时村里组织青、壮年劳力,到外地去拉公社所分配给各村的煤,我们村太贫穷,虽有马车但没有马匹,只有靠人力,使我印象最深而且终生难忘的是,到距我们村150里开外的滕县"八一"煤矿去拉煤,两人一车,来回300余里,披星戴月起身,夜晚睡在地排车下,途中喝的是白开水、吃的是煎饼、咸菜,特别是重车上坡之时,撅腚虾腰、使尽平生之力,大冷之天汗珠子啪啪落地,其中的艰辛只有经历之人才可言表。

农村没有闲暇之时,春节前后到兖州城里去拉干、鲜大粪,有时鲜大粪从挡在地排车前后由紫树槐条子编的扒缝向外流出,其臭无比,使我们真正体会到了"没有大粪臭哪有五谷香"的无奈的深刻体验。

寒往暑来,转眼二年过去啦,根据国家的政策,由于自己文化程度较高,有幸安排到教育战线当了一名光荣人民教师,从此结束了自己的知青生涯。

四十年过去了,那段时光怎么会令我们忘怀呢!我们经历了风霜雨雪,我们饱尝了辛酸苦辣,那个时代赋予了我们一个特殊的称谓--"知青",在曲阜县陵城公社郑家庄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我们的足迹,我们的奋斗、我们的艰辛,我们的播种、我们的收获,我们的一切的一切都将凝固为深深的往事情结!

当年的知青生活,不是最美好的,但是最难忘的。生活虽然艰苦,劳动非常繁重,但确实使我们经受了锻炼。以后,无论是多么顺利,无论是多么困难,生活的轨迹中都留下当年下放的深深印记,既有成功的甘甜,又有失意的苦涩;不要惋惜,那是我们生命年轮中的一道光环;不要叹息,那是我们走向成熟的阶梯。

山东省曲阜一中尹洪林

2009-1-23于曲阜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尹洪林   编辑: 刘延清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