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年9月2日 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
2009年09月02日 07:56人民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1905年9月2日,清政府发布“上谕”,宣布“自丙午(1906年)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科举考试兴起于隋朝,发展于唐宋,完善于明清。其主要程序是:初级为院试,在府一级地方上进行,合格者称“生员”,习惯上叫“秀才”。

第二级为乡试,在各省城举行,由生员参加。录取后称“举人”。第三级为会试,在京城进行,由举人参加,录取后称贡生,贡生经过殿试(也叫廷试),录取后即是进士。进士按成绩分为三甲(等):一甲3人,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又称传胪),称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名,称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称赐同进士出身。试题皆出自四书、五经,文体主要是八股文。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查看心情排行]

        
感动同情无聊愤怒搞笑难过高兴路过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梁昌军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