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时代》周刊:越来越多中国人登上封面
2009年09月27日 15:08《世界博览》 】 【打印共有评论0

核心提示:
《Time》亚洲版更着眼于亚太地区的新闻报道,十几年里它选择了数位体育、娱乐明星的大幅照片作为封面。

1923年,当亨利·卢斯和布里顿·哈登创办《时代》周刊时(起初名叫《事实》),他们也许不会预料到,除了“要使大忙人们充分了解世界大事”的办刊宗旨得以实现外,《Time》杂志更成为了行业内的榜样标杆和某种意义上的“人物光荣榜”。国内抱有雄心壮志的新闻类刊物,言必称“做中国的《Time》”,并且至少在封面设计上学习了那个经典的红色边框;国内各行业的人物、明星,如果在一篇《时代》的文章中被提及,在眼下互联网无国界的年代自然会被大书一番;而如果能登上杂志封面,身价地位似乎能更上一层楼,超女李宇春于2005年登上《Time》封面,引得“玉米”们和不屑一顾者在天涯论坛一片唇枪舌剑,至今还能在网络中搜索到。

之前和一位在美国的作者交流,她说自己对《Time》报道中国的最直观感受,是近年来它对中国的报道越来越多。这个观点似是而非:伴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一份以“报道世界”为宗旨的杂志自然会放眼全球;但纵观《Time》80多年的发展史,其中的“中国比重”确实在进入新世纪之后显著提高,且内容更加丰富和正面。

能够登上《Time》本土版的中国人物多是国家领导人,所报道的事件也多是重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事件,相比之下,《Time》亚洲版的报道内容倾向于亚太地区,所以身在亚洲的人物登上它的封面的概率要相对高些。另外一点不同的是,读者能在这里看到更多中国的体育或娱乐明星的身影。

国人最熟知的一期封面人物莫过于2005年10月10日的李宇春。这个在今日的网络上被戏谑为“春哥”的女孩,被当期的《Time》杂志评为“亚洲英雄”,并以一张微笑着露出白牙的假小子式照片放在了封面上。但关于李宇春的报道内容并不多,千字有余。文章作者苏珊·杰克斯的说法是,湖南卫视和李宇春的经纪公司出于保护她的目的,拒绝了采访。从文章内容不难看出,美国人对李宇春的唱功存在异议,更注重的是她颠覆传统的个人风格和成名之路,以及“超级女声”短信投票的民意表达:

中国的娱乐界很少能制造出符号式的明星。诚然,有那么多的电影演员能占据银幕,也有少数的摇滚明星能炒热体育场,但在电视屏幕上鲜有面孔能真正站出来。即使是在国家娱乐活动和电视晚会的歌唱中,能看到的只是换汤不换药的风尘女子、沙哑的歌手与在铜质星星和军衔下高唱红旗颂的快乐歌手们。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一个名叫李宇春的21岁四川女孩会成为中国最受欢迎的流行偶像。8月,李在湖南省娱乐频道举办的类似“美国偶像”的歌唱比赛中胜出,并赢得了独一无二的称号“蒙牛酸酸乳超级女声”(赞助商是生产酸奶的)。这个节目吸引到了中国电视历史上最庞大的观众数量。伴随着比赛的进行,媒体对它的关注程度就像是报道一场战争或者O.J.辛普森杀妻案。到了总决赛,约有4亿人观看了现场直播。

“李宇春现象”的热度要远超过她的声音。尽管大量的狂热粉丝追捧她的演唱,她的音色只是漂浮在雪儿(歌手)和你没上中学的小弟弟之间。而作为一名舞者,她也没有表现得太好。李宇春所拥有的是她的态度、创意和颠覆了中国传统规范的自豪的中性风格。在从15万竞争者筛选出15个人的预赛阶段,李宇春穿着宽松的牛仔裤和黑色纽扣衬衫,素面朝天并带着大卫·鲍伊(David Bowie)在演唱《太空星尘》(Space Oddity)时的发型和体形登台亮相。每当李宇春登台时,她的粉丝们都会泪洒现场或狂热尖叫。

李宇春的胜利在其他很多方面都显得与众不同--更类似“美国偶像”式的成功,而非中国本身。“超级女声”是以一种民主的方式运作。总决赛晚上,超过800万条投票短信涌进了这个节目。此后数周内,大陆的媒体围绕着这种节目模式展开了争论。“只有打破社会规则的东西才会引起如此大的反响,”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喻国明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说,“但毕竟中国能够实际地完全用投票的方式进行选择,机会是比较少的。”《中国日报》的社论表示了怀疑:“为什么一个模仿民主的比赛机制,却选出了唱功最差的歌手呢?”但是,李宇春确实拥有更多的含义:她代表了张扬的个性,这就是她成为全国偶像的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在同一期杂志中,被评为“亚洲英雄”的人还有演员张静初和轰动一时的《中国农民调查》的作者陈桂棣、吴春桃夫妇。

<< 上一页12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小布/译   编辑: 蔡信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