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明镜》周刊:1978年赤脚医生穿上鞋
2009年09月27日 11:15《世界博览》 】 【打印共有评论0

核心提示:
1978年,海因里希·哈斯帕从汉堡来到北京,33岁的他作为第一位来华留学的德国医生,用了九个月的时间学习针灸。他眼中的中国医疗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我第一次接触中医是在一个狭小的门诊部,它专门为北京语言学院的学生和周围居民服务。在学院开条证明我的医生身份之后,我才被允许观摩针灸治疗。针灸师们还会为病人推拿按摩,我问:这不是护士的工作吗?一个“白大褂”回答我说:“我们这儿不分医生和护士”。

但是,北京几家专业的医学院和大医院完全不是这样,它们看起来与西方医院一样正规,内外科室、手术室、药房一应俱全。在中国,患者需要提前挂号,分中医和西医两种号。我很奇怪,为什么大多数的中国患者愿意选择西医,比如他们宁愿排队接受盘尼西林一类的注射治疗。我的指导老师何大夫解释:冬季治疗室内的温度很低,只有12℃~17℃,病人们不愿意在治疗床上躺那么久,相比之下西医比较快捷。

中国的西医体系已经比较完善,国外常见药品在这里也都能找到翻版,比如阿司匹林等药名直接使用的就是英文读音。病人往往不能购买整瓶药品,而是拿着大夫的处方去药房领一个小纸包,里面按照每天的药量将几种药混在一起,病人们很难确定里面都有什么。

在何老师的帮助下,我被安排在一家医院的针灸室见习。这家医院有两间中医治疗室,我们这间门口排起了长队,而另一间门口却连人影都没有。我好奇地问何老师为什么,他说:这是排队来看看你这个“洋中医”呢。事实上,他们都是冲着何老师的名气而来。何老师在文化大革命之前就接受过系统的中医药学教育,已经有七八年行医经验,还自学了一些西医知识。病人们相信谁,就挂谁的号。

当然作为一个外国人,我不可能短时间内了解到中国医生的资质有何不同。在德国,医学院学生毕业大概需要6年半,中国学医的大学生在文革之前也需要5~6年的学习,之后还要到医院实习。所以,当时的医生水平比较高,但是数量严重不足,80%的农村地区急需大量医生。文革之后,医学专业的学时改为2~3年。

此外还有大量的“赤脚医生”,他们接受3~6个月基本医护集训之后被派往农村。时间短并不意味着这些医生不合格,他们首先在数量上解决了医生紧缺的问题。中国的政治家们也清楚赤脚医生会成为提高医疗质量的瓶颈。邓小平在1975年就曾说过,他要让所有的“赤脚医生都穿上鞋”。

在见习期间,我试图通过患者们的病痛更多地了解中国。选择针灸治疗的病人多是常年被疼痛困扰,我惊讶于他们的忍耐力。不过,更令人惊奇的是针灸的治疗力。有一个长期患有偏头痛的教师,在短短几秒钟之后便不再疼了,他感觉好像“扔掉了一个大包袱”。

有一些“病人”定期来找医生开请假条,他们将假条交回单位之后,就可以长期带薪休息。我猜在中国装病应该比较容易,还有些人借口照顾重病的母亲也可以长期不上班。这些规定听起来很人性化,但是极大地损害了社会效率和公平原则。另外,中国的医疗保险与单位挂钩,患者可以将报销单交回各自的工厂、企事业单位,一般药物和治疗都可以报销。

与其它社会主义阵营国家里的医院相比,中国的医生们大多比较清廉。他们会拒绝患者及家属递上来的“红包”或礼物,还经常义正言辞地教育他们,必须按制度办事,不要搞不正之风。

而中国人对于医生这个职业也非常尊重,仅从称呼上便可以看出来。他们从来不叫我们“同志”,而是称为“大夫”或“医生”。他们总是带着希望和信任而来,而绝大多数的中国医生也没有令他们失望。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宁宵宵/译   编辑: 蔡信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