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星火》杂志:1950年中国三位劳模的故事
2009年09月27日 10:26《世界博览》 】 【打印共有评论0

从无权的奴隶到劳动英雄

如果你现在来到中国,就会感受到苏联人十分熟悉的建设新世界的激昂欢快的气氛。

刘英元(音)是个熟练的电工,当人民解放军进入哈尔滨的时候,他正在失业,但马上就在建设事业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和小组的同志们一起为恢复哈尔滨电厂的主电机忙碌起来。国民党军队撤退时把哈尔滨的电源切断了,但是在工人们的努力下,哈尔滨很快便恢复了供电,而刘英元成了电厂的厂长,还被选为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就在不久前,他又被任命为共和国首都北京的石景山电厂的厂长。

刘英元说:“我在可怕的深渊中生活了四十多年,境况一年不如一年,而共产党把我们引上光明的道路,我们过上了自由快乐的生活。伟大领袖毛泽东说'消灭国民党反动派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我们要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满怀信心地前进,最终到达我们的目的地。”

千百万中国人都抱着这样的想法。他们过去是无权的奴隶,而现在成为劳动英雄,成为新生活的创造者。他们怀着这样的信念工作在机床边、稻田中、实验室里,建起楼房、工厂、电站,怀着这样的信念投入技术改造,努力地为人民共和国的巩固和繁荣而奋斗。

全民劳动的成果一年比一年丰硕,劳动英雄不断创造的新记录,脱盲工人数量的增加,遭到国民党破坏的企业一一恢复生产的消息,土改后农业产量的提高,都是很好的证明。

东北在中国的经济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里是全中国巨大变化的一个鲜明的例子。东北饱受日本侵略与国民党匪徒的摧残,它的工业,特别是哈尔滨、鞍山、沈阳、本溪等工业中心,遭到了国民党残兵败将和贪官污吏的野蛮洗劫。但是东北人民还是顺利地恢复了重工业。1949年9月,东北只有65%的企业可以开工,但一年以后,那些被破坏的工厂都已恢复生产了。现在人们主要致力于工业的进一步发展。1950年,东北的重工业投入占全国工业投资的85%。

特别可喜的是,东北有史以来第一次消灭了失业现象。现在这里甚至出现了劳动力不足的情况,尽管工人的数量每年都在增加。1949年有24万工人从关内来到东北,而去年仅仅3个月内就有同样数量的工人到来。

来自苏联的兄弟援助对中国工业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起到了很大作用,苏联专家用自己的宝贵经验和知识把中国劳动者武装起来,苏联工业为中国提供铁轨、高质量的设备以及宝贵的技术资料,“中苏协议”是中国工业发展的最重要条件之一。

中国人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中国的劳动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力以赴地为工业的恢复和建立人民国家的新经济而奋斗。这个拥有近5亿人口的大国,人民千百年来饱受本国和外族统治者的残酷奴役和剥削,一直没有自由,被迫地从事劳动,如今它正在发生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产生于苏联的劳动竞赛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上最光荣的一页,现在人民中国也掀起了劳动竞赛的热潮。

在工厂、矿山和铁路,越来越广泛地推行劳动竞赛,推选劳动英模。日益提高的产量,报纸上每天登载的来自生产前线的报道都见证着工人们极大的劳动热情。例如,在一家机车修理厂,刚开始进行生产统计时只有几名工人因超额完成生产定额和创造生产记录而获奖,一个月后就有908名工人因优异的劳动成绩而获得奖励。在过去的11个月中,中国劳动者共创造了21740项生产记录。

一位作家在描写中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鞍山钢铁厂的作品中写道:“旧厂房里沸腾着新的生活,而在新生活欢腾的行进中,自由的劳动者正日益充分地展示出无穷无尽的创造力。”

由于工业生产蓬勃发展和劳动者的经济地位得到保障,劳动者的收入显著提高,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鞍山的一位姓曹的老电焊工对记者说:“日本占领的时候在我们这儿日子很难过,可是国民党匪帮来了以后日子就更难了。不管怎么干,最后还是得把家当全都送进当铺。就这样也不行,我眼看着孩子们越来越黄,越来越瘦。”

而现在,曹师傅的工资不仅足够保障家庭的日常生活,还有了存款。曹生长在鞍山的贫民区,现在人民政府分给他家一套楼房,有两个房间,带有暖气、自来水。人民政府为劳动者建设了很多这样的楼房。

<< 上一页12下一页 >>
新中国   劳模   工人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荣之/译   编辑: 蔡信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