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中达追忆知青岁月:支边七台河趣闻
2009年05月05日 09:54凤凰网 】 【打印已有评论0

知识青年的"生意经"

支边七台河趣闻(二)

落户到村的第二天, 队长安排我们好好休息几天, 到各处看看。

刚转悠了没几天, 我们觉得除了吃、住、睡都有别于温州外, 阿文首先发现了"生意经":这里的大公鸡论只不论重, 每只九毛。这里五元左右的上等山木耳, 温州可卖十二元。温州买不到的黄豆, 这里只要三毛一斤。而温州自织八毛一尺的再生布, 这里一块五还买不到......

"访贫问苦"活动, 成了我们的"经济信息"大摸底。

于是, 公社邮电局就忙起来了, 木耳邮包陆续发出, 温州知青成了收购木耳的"小买主", 穷山沟里的木耳成了行销货。回温时乡亲们都知道木耳和黄豆是当时送给我们的最好礼物。

北方不产茶叶, 市里的土特公司为了搞到"计划内"的茶叶而费尽心机。我们支边的四百多知青, 为了预防"水土不服", 每人都带了好几斤茶叶。为了开创这"地下业务", 阿贵把茶叶拿到土特公司, 经评定为"二级旗枪"。结果, 我们所带九角左右一斤的茶叶, 卖出了六至九元的好价钱。温州茶叶悄悄地进入土特公司大量收购的"经济流通"。

按现在来说, 把南方的茶叶销到北方, 再把北方的木耳销到南方, 这是天经地义的大好事, 谁干都行, 能干的或许早就成了"企业家"。但在那时是绝对不允许的。当时, 我们偷偷摸摸的"小生意", 正是地地道道的"投机倒把"。那年头, 干活的, 只能干规定内的活, 超出规定就是:地下工厂。挣钱拿工资的, 只能拿份内工资, 多挣的就是:投机倒把。割资本主义尾巴就是把额外多收入的那一部份消灭掉。好在我们都是毛主席派来的"知青", "只要躺在地头睡大觉, 也要给工分"____这是东北乡亲当时最仗义的、也是最让我铭记在心的一句话。所以, "投机倒把活动"的帽子, 始终没有戴到我们的头上。

当年, 我们拿的是村里社员的最高工分:每天十六分。年终每十工分的分红是二毛三分钱。我们这些插队知青, 就凭着温州人血液中"固有"的"生意经", 顽强地生活着, 用积累的钱, 挣扎在每年回家一趟的艰难的旅途上。

阿贵的"抱窝计划"

支边七台河趣闻(三)

肥沃的黑土地有着取之不尽的丰富的饲料资源, 农村中除了养猪外, 每户至少要喂十多只鸡、鸭或鹅, 乡亲们就依靠禽蛋出售维持日常的生活开支。

那时, 村里的幼禽都依靠老母鸡自行"抱窝"进行繁殖为主, 由于抱窝的母鸡不多, 所以农村中的鸡仔还得从关内调运过来, 损耗大, 价格高, 但销路很好。为了解决幼禽的来源, 乡亲们的土办法很多。有些年迈不爱动的老太太, 缝一条腰带, 把蛋放在腰带中, 再把腰带围在身上, 利用人体温度"孵出"幼禽。还有的在热炕头上铺棉絮, 把蛋放在棉絮内, 每隔一、二小时翻蛋一次。三七二十一天, 鸡仔就用尖嘴把蛋壳啄个眼, 伸出头, 一小时后, 就活蹦乱跳了。由于炕温不稳定, 鸡仔的成活率较低。

我们村一共有十七名知青, 粮食加工后, 余下的饲料都白白的糟蹋了。为了改善生活, 增加收入。阿贵提出:想出办法自己"抱窝", 出售幼禽, 再养二百只鸡。阿贵的"抱窝计划", 得到了大家的支持。

阿贵从小就专研技术, 爱好无线电, 当年他就能自个组装八个管的晶体收音机了。他从老太太的腰带"抱窝"中, 得出结论:"抱窝"的温度是37度。他的设备是:订一只间隔多层的大木箱, 用棉絮作保温材料, 每层放上几只大灯泡, 使用简单的恒温器来控制灯泡的开闭。利用灯泡的温度来"抱窝", 光照面广, 温度稳定, 比"腰带抱窝"和"炕头抱窝"科学多了!

阿贵的"抱窝计划"利润是:鹅蛋三毛一个, 幼鹅可卖两块一只, 鸡蛋八分一个, 鸡仔五毛一只。首批"投产"鹅蛋、鸡蛋各一百个, 按百分之六十的成活率计算, 投资三十八元, 鸡仔自养不花本钱, 幼鹅出售后, 投资的利润可以翻一番。

阿贵的"抱窝计划"给我们这个知青大家庭带来了欢乐和兴奋, 我们仿佛看到成群的鸡鹅发出"唧唧、嗄嗄"的欢叫声列队向我们走来。那时候, 我们真想编演一首鸡鸭鹅的进行曲, 来歌唱我们即将实现的美好计划。我们相信毛主席他老人家说的话没错: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 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设备搞好了, 鹅蛋和鸡蛋也买到了, 经调试一切正常。三天以后, 按照经验, 把蛋放在灯光中照一照, 蛋黄中有黑点的留下, 没黑点的就是没受精的, 吃掉。那几天, 炒鹅蛋的、煎鸡蛋的、煮鸭蛋的, 都算是"自然损耗"免费享受。

倒霉的就是最后的前三天:这一天, 下雨了, 寒流下降。阿贵连续近二十天翻蛋、控温已经很疲劳了, 这一夜他睡得很香, 没有检查。第二天上午他去翻了一次蛋, 灯没亮, 他也没在意。糟糕的是等到我们发觉全线停电已经一天多时, 温箱的温度已经降到了最低点。我们的"抱窝计划"在最关健的时刻, 碰到了灾难性的停电, 幼禽全部"胎死壳中"。

阿贵的"抱窝计划"首次失利, 给我们一个教训:任何一个事业, 总会有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的。只要我们顽强地坚持和努力下去, 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 我们一定能够抱出一只"金凤凰"!

那一年, 我们还真的实现了阿贵的"抱窝计划", 集体养出了近二百只鸡。如果当年曾经到村里慰问过我们的《温州日报》记者还健在, 他应该记得他曾经为我们喂鸡的热闹场面照过相。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张中达   编辑: 刘延清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