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袁世凯的外交表现 联合英美对抗日俄
2009年06月21日 21:10凤凰网历史综合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整体而论,袁世凯在山东的涉外过程中是成功的。他不但为中国争回了部份的主权,也阻挡了德国在山东势力的发展。而且在义和团事件中,亦成功的维护了山东境内的安全。甚至在后来的赔款中,山东所付出的款额亦远低於其他各省。付予德商铁路与矿务公司不过十二万两,赔给教会则四万多两。

二,接收天津与京奉铁路

从一九○一年,袁世凯接任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后,所要交涉的第一件外交事务,是如何收回天津与京奉铁路。天津由於在庚子事变中,为八国联军所占,在袁世凯接任李鸿章直隶总督北洋大臣之际仍未收回。一九○一年十二月初,袁世凯以直隶总督身份在北京,要求列强把天津交还中国,不过,列强对待慈禧於一九○二年元月七日回京后,才愿意展开交还天津的谈判。谈判过程相当顺利,在元月底,列强中除了德国的军事指挥官,以及俄国的态度不明外,皆同意将尽快从天津撤出。在其他各国驻华代表的压力下,所有在华的军事指挥官最后於一九○二年四月十二日,在二十八项条件和二项建议之下,达成归还天津的协议。其后各国外交使馆再降低要求,袁世凯乃於七月同意接受,八月十五日列强所组成的天津临时政府正式将天津交还袁世凯。

袁世凯收回天津之后,还要面对与英国交涉归还京奉铁路的所有权问题。由於京奉铁路是清政府借外资所兴建的,故自一八九八年起,名义上虽然是由清政府管理,实际上却是由英国私人公司控制。从一九○○至一九○二年,英俄两国分别以军事力量,自山海关划分西南,东北,为其势力范围。但从一九○二年起,英国开始与清政府谈判,准备从京奉铁路占领区撤退,并希望获得新的协议,以便英国能够取得其他更多的铁路经营权。为此,清政府於一九○二年元月十日,指派袁世凯与胡燏棻为督办关内外铁路大臣,并授两人与英国谈判新协议。

袁,胡两人於一九○二年四月二十九日,与英国达成协议,同意给予英国新建筑铁路的控制权。不过此举却引发俄国的不满,原本俄国已於四月八日,答应把京奉铁路交还袁世凯,但在发现中英之间的协议后,它却藉故匪徒作乱,而延迟不还,直到同年九月,俄国才答应把京奉铁路交还给奉天将军增祺。袁世凯闻讯后,立即要求外务部派遣他的亲信杨士琦与俄国交涉。其后,由於增祺担心遭受袁世凯的攻击,即把铁路交还袁氏,而英国也在同一天退出京奉铁路。

袁世凯在取回天津与京奉铁路上,给予英国良好的印象。在伦敦泰晤士报特派员莫理森(G。 E。 Morrison)的眼中,袁世凯已成为中英过去多年互动过程中,最为亲密的朋友。而为了保护袁世凯,必要时英国会直接干预清政府。例如当一九○三年四月,袁世凯的政治夥伙荣禄过逝,袁世凯向英国公使萨道义(Ernest Satow)寻求奥援。为此萨道义向庆亲王奕劻及外务部,发出一份外交文件,对袁世凯的前途表达关切之意。英国甚至考虑如果袁世凯的直隶总督不保,将重新占领天津。

由於国内外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使得庚子事变后袁世凯在清政府的内政与外交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外国势力对於清政府的命运与慈禧的统治权力,扮演决定性的角色,所以慈禧更加仰赖袁世凯的对外交涉能力。尽管此时的外务部尚书是奕劻,但实际对外交交涉的负责人显然是袁世凯。

肆,袁世凯对东北的外交策略与外务部的贡献

一,袁世凯的外交策略

从一九○一至一九○九年之间,由於袁世凯接连被任命为北洋大臣与外务部尚书,导致他可以直接参与清政府的对外事务。此时期最能呈现袁世凯的外交策略与思维,应属袁氏如何面对东北问题。东北问题对於袁氏的仕途,有重大的关系,例如,有学者指出袁世凯在一九○九年的失势,部份原因导源於他对东北问题的失策,即无法取得美国的支持,以对抗日俄在东北的势力扩张。

东北由於地理位置,与丰富的资源,从十九世纪末叶起,即成为列强觊觎的对象,列强中又以日俄对於东北的野心最为积极,尤其是庚子事变后,俄国更是大举入侵东北,日本为求染指东北,以及畏惧俄国霸占东北,亦於一九○二年与英签订英日同盟,对抗俄国在东北的扩张。简言之,日俄两国在东北的利益於一九○五年日俄战争之前,是彼此冲突的。

庚子事变后,东北已成为中外交涉的焦点,而东北地区也是北洋大臣,直隶总督的势力范围,故袁世凯乃思寻求欧洲列强的合作,共同开发东北,以对日俄在东北的野心,维持中国在东北的主权。从一九○三年至一九○四年二月日俄战争期间,袁世凯的东北策略是结合英,日两强(两国已在一九○二年结盟)和美国,共同对抗俄国在东北的势力。为此,列强希望中国能在东北开放更多的城市。不过,袁世凯却顾虑此举恐将引起俄国的报复,并影响中国的主权。所以直到一九○三年末,袁世凯才答应美,英,日等国,在中国的控制下,将开放「自开港」,以反制俄国。

质言之,在一九○三至一九○四年间,袁世凯对处理东北问题,所采行的外交策略是「联美,英,日制俄」,以发展东北的经济。联合美国的外交思维,主要源自於李鸿章与张之洞。从义和团事变后,张之洞认为美国基於在华经济利益的考量,会支持中国领土的完整。袁世凯接受了张之洞此一外交政策的评估,於一九○五年日俄战后,认为美国是列强中最有可能保护中国在东北地位的国家。所以袁世凯采取的外交策略是尽量减少与美国发生冲突,例如在一九○五年,清政府因美国境内迫害中国侨民,因而支持国内抵制美货时,袁世凯力排众议,主张应该严禁抵制美货的行动。

日俄战争爆发,袁世凯在和英国商议后,虽然还是对日本提供军事侦察的协助,不过以辽河为界,对外宣布中立。且袁世凯的东北策略出现转变,开始积极寻求美国的支持,以对抗日,俄两国在东北势力的分赃。他希望利用美日两国在日侨问题,以及东北问题彼此的矛盾,进而把东北问题国际化,借助美,英等国的力量,抑制日俄的侵略,并说服华府,中美两国在东北权益是一致的。质言之,袁世凯极欲将美国势力引入东北,来维系中国的主权与利益。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编辑: 蔡信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