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袁世凯的外交表现 联合英美对抗日俄
2009年06月21日 21:10凤凰网历史综合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壹,前言

袁世凯的外交策略与主张,可以归纳成二个阶段:一是辛亥革命之前的晚清时期;二是辛亥革命之后至袁世凯去世为止,此一区隔亦符合他一生的从政历程。一般而言,后世对於袁世凯的外交评价多倾向负面。然而,事实并不尽如此,袁氏在外交表现上,仍有过人之处,笔者分从三点来说明此一看法:

一,袁氏的外交能力。民国初年的记者黄远庸曾以二点理由称赞袁氏的外交能力:

第一则庚子时代,力主剿杀拳匪,为西人所感,教士等之归自中国者,莫不颂述其恩第;第二则为外务部尚书时,承诸人因循延宕,积为外人所厌之后,袁公乃以爽快出之,故使馆人大感佩。

另外中国学者如李恩涵,亦直指袁世凯是的第三代外交家。除国人对袁世凯的外交能力有所称赞外,美国外交官马慕瑞(John V。 A。 MacMurray)亦曾表示,相较於同时代的国民党,袁世凯是一位敏锐,引人注目的外交官。

二,袁氏为中国的外交界造就出不少人才。在他任命与拔擢的涉外人员中,有和他相当熟稔的唐绍仪,其后还有曹汝霖,陆徵祥,以及顾维钧等人。诚如美籍学者杨格(Ernest P。 Young)所言,袁世凯任用许多有才能的外交官。

三,袁世凯在捍卫中国的主权上,确实获得部份的成功。例如,一八九九至一九○○年间,他成功地削弱了德国在山东的势力;一九○八至一九○九年间,外务部尚书任内改善了清政府与列强间的互动关系。这些皆为他赢得外人的信赖与支持。

基於上述的分析,本文主要集中探讨袁世凯在这第一个时期的外交表现。

贰,袁世凯的崛起

归纳袁世凯从一八八一年到山东投奔庆军统领吴长庆后,至一九一一年清政府退位为止,袁氏的涉外经历可分成四个阶段:一,一八八二至一八九四年,袁世凯驻扎朝鲜,并崭露头角,而他的一生事业,也因追随吴长庆东渡朝鲜而发迹;二,一八九九至一九○○年,他任山东巡抚,成功地处理教案,并强力压制义和团,尤有甚者,在他外交策略的运用下,使得德国於短短的数年间,在山东的势力大为减弱。也因此袁世凯立即成为全国性的政治与外交人物,并接替李鸿章成为直隶总督;三,一九○一至一九○七年,袁氏接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此时他已是集军政大权於一身的大清帝国实际「宰相」。由於北洋大臣负责洋务,必然涉及对外事务,故袁氏有机会展现其外交思维;四,一九○七至一九○八年,袁世凯调任外务部尚书,军机大臣。在袁氏接掌外务部尚书期间,诸多作为亦颇得外人的赏识,为他奠定日后与列强交往的良好基础。

本文主要集中分析第二,三,四阶段,亦即主掌山东巡抚,北洋大臣和外务部尚书时期,他的对外表现及其外交思维。并将探讨袁世凯在山东如何与德国交涉,进而成功的弱化德国在山东的势力;如何参与日本谈判「东三省善后事宜」;如何规划引美国进入东北,以期对抗日俄在满洲的扩张;如何改进外务部等问题。

基本上,袁世凯从一九○一年主掌北洋大臣与直隶总督起,由於受到慈禧全力的支持,使得他继李鸿章后,成为在清政府中实权的掌控者,与对外交涉的主导者。譬如,在日俄战争中,袁世凯以中国如果「附俄,则日海军扰我东南。附日,则俄国陆军扰我西北,不但中国立危,且恐牵动全球,日俄果决,我当守局外。」而建议中立。但他的政敌则主张支持日本以抗俄。由於袁世凯强烈的建议,清政府在盱衡全局后,终於采纳袁氏主张,由外务部宣布中立。又例如在一九○五年的抵制美货运动上,袁氏成功地说服慈禧等人反对抵制行动。分析此时期袁世凯为何会在清政府的内政与外交上有决策权力,主要有三项原因:一,打击维新派有功。由於在戊戌政变中,袁氏协助慈禧等旧势力镇压维新派有功,而受到慈禧的重用;二,年纪适当。李鸿章於一九○一年,刘坤一於一九○二年,以及慈禧最信赖的大臣荣禄在一九○三年,分别谢世。即使是张之洞与庆亲王奕劻在一九○一年皆已六十五岁,而此时的袁世凯正值壮年。三,本身的才能。不可讳言,袁氏不论在出使朝鲜时期,天津小站练兵时期,乃至在山东巡抚时期,成功的处理教案,皆展现出高度的个人能力,因而获得清政府的信赖。

造就袁世凯在晚清的政治声望与势力,除上述三项因素,另外就是他拥有一个实力坚强的文武属僚集团,为他创造出政治的版图。如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7)九月十二日,清廷下求贤诏令。袁世凯亦曾奏言:「举办要政,求才为先。」基本上,袁世凯的僚属可归纳为文武两类,在武将方面主要有,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段芝贵,曹锟,张勋等。在文臣方面主要有徐世昌,唐绍仪以及梁士诒等人。

归纳袁世凯任用的文武僚属,有三项特色:一,人才选拔不划地自限。袁世凯对於人才的任用,各方皆有,袁氏的势力中,除了唐绍仪与徐世昌跟随他最久外,其余均由他人所荐。例如,北洋三杰和蒋方震,梁士诒,乃至民国初年的顾维钧都不是袁世凯原来的班底。二,教育背景中西皆有。例如,唐绍仪与顾维钧留美,段祺瑞留德,蒋方震与蔡锷留日,而徐世昌,张勋,曹锟,姜桂题(1838-1922)则属旧式人物。三,文臣武将老少皆有。他的僚属中,有曾参与太平天国之役与平捻乱的老臣如姜桂题,也有留洋的年轻人,如段祺瑞,蒋方震均在三十岁左右即被重用,顾维钧甚至在二十七岁即被拔擢为驻美大使。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袁世凯集团人才济济,但晚清时期,由於受到外力的冲击,极思图强,所以派系并不是巩固权力最重要的因素,是否具有改革的能力,才是首要的考量,而袁世凯的僚属都是内政,军事与外交的一时之选。

参,山东巡抚时期对德国交涉与接收天津和京奉铁路

一,山东巡抚时期对德国交涉

一八九九至一九○○年,袁世凯被派往山东接替毓贤为鲁省巡抚,以处理复杂的山东内政与外交问题。所谓的涉外议题主要包括解决:一,山东人民与传教士,教民间的纠纷;二,是处理中德之间的铁路与煤矿纠纷,本文主要著重在后一项。

自甲午战争后,列强积极觊觎中国,德国一直希望在中国取得一个港口,从一八九四年起,它曾考虑过如台湾,厦门,威海卫,烟台,金门以及胶州湾等地区,作为它在远东的海军基地。最后,德国选定胶州湾为其未来的海军基地。同时,德国也向中国表示,希望租借一个煤站,但不为清政府同意。德国决定准备以武力对付中国来达成目的。

<< 上一页1234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编辑: 蔡信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