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贡献
2009年04月29日 22:46人民网 】 【打印已有评论0

——“结合”必须以实事求是为前提。实事求是,按照毛泽东的解释,就是一定要尊重事实,一切从实际出发。但是他所说的尊重事实并不是尊重表面的事实,而是事实的本质、规律。因而,毛泽东所提倡的实事求是的思维原则,就绝不是单凭感性经验(割裂了个别与一般、实际与理论)认识事物的经验方法,而是以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一般与个别相统一为本质特征的科学的思想原则,也就是在一般原理和具体实际的结合上理论地反映对象的思想原则。而这正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要求。

——“结合”要走群众路线。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的结合,一方面要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另一方面就是要掌握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情况,而要了解实际情况,只有到群众中去和到实际中去作调查。因此,走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深入群众,是实现“结合”的主要环节。

——“结合”要独立自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全部活动中,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得出的一个创造性结论。它说明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能依靠别人,只能依靠我们自己。可以说,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是毛泽东独立自主思想的胜利。在1962年的七千人大会上毛泽东总结回顾说,中国这个客观世界,整个地来说,是由中国人认识的,不是在共产国际管中国问题的同志认识的。对于中国这个客观世界,我们自己在很长时间内都认识不清楚,何况外国同志呢?当然,毛泽东强调独立自主,并不是要否定争取外援的必要性,相反,他还特别指出要尽可能多地争取外援,只是要求把立足点放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

——“结合”是个创造性过程。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个再创造的过程。毛泽东在谈到怎样才算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时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只有在他们善于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且“进一步地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才叫做理论和实际相联系”⑩。很明显,毛泽东把“创造”归结为“相结合”或“中国化”的标志和本质。1942年3月他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一文中又讲道,列宁把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立场与俄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造了一个布尔什维主义,用这个理论和策略搞了二月革命、十月革命,斯大林接着又搞了三个五年计划,创造了社会主义苏联。我们要按照同样的精神去做。我们要把马、恩、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国来,在中国创造出一些新东西。

(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途径:三个著名公式

在长期的革命实践过程中,毛泽东在总结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经验的基础上所阐明的三个著名公式,实际上是他对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途径的简明表达。

第一个公式:实践——理论——实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是“普遍原理”与“具体实践”矛盾辩证运动的过程,马克思认为,辩证运动的实质即是对立双方融合成一个新范畴。这告诉我们,中国化过程中“普遍原理”与“具体实践”的辩证运动必然会结合成新的东西。这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实践化、现实化,使中国这个世界按照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社会目标运行;另一方面关于中国社会实践的理论将不断马克思主义化,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是因为,在理论与实践的辩证运动中必然发生二者的双向转化,一是理论向实践的转化,二是实践向理论的转化,理论和实践就是在双方的辩证矛盾运动中不断得到发展的。毛泽东正是依据理论与实践辩证矛盾的这种实质规定,提出了“实践——理论——实践”的公式。在这里,前一个“实践”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初步的实践活动,“理论”是指对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的实践活动经验进行概括而取得的新的理论认识,这里已经结合进了新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内容。后一个“实践”是指在已经初步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新实践活动,这个实践活动将进一步纠正原有理论的不足,从而使理论更加完善,对未来实践的指导也会更有成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在理论与实践的这种辩证运动中不断实现的,并一步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这正如毛泽东所说:“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11)。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卢培琪 王立胜   编辑: 蔡信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