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斯巴达”的强兵之路
2009年04月29日 21:19国家历史杂志 】 【打印已有评论0

20世纪30年代,一批出身贫苦、接受西方新式教育与军事训练的中下层军官,在大时代的炮火洗礼中迅速崛起,成为各地雄霸一方的诸侯。以李宗仁、白崇禧、黄旭初为首的新桂系集团,则是其中的翘楚。

1933年11月3日,新桂系三巨头之一的白崇禧,对桂林学界发表题为《从德意两国的自强说到学校军训和体育》的公开演讲,对彼时甚嚣尘上的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潮流大加推崇:“德国这些兵,与其说是十万士兵,不如说是十万将校……意国之所以能够像今天的强盛,全是由于慕沙里尼(墨索里尼)所组织之法西斯蒂党的组织严密,同时全国尤其是学生都能军队化所致。”

这次演讲正式宣告,新桂系将以全民皆兵的“斯巴达式”军国主义理念为指导,对广西进行全面建设。

20世纪30年代,一批出身贫苦、接受西方新式教育与军事训练的中下层军官,在大时代的炮火洗礼中迅速崛起,成为各地雄霸一方的诸侯。与先前的旧军阀顽固守旧、自私腐朽不同,新式军官们大多怀有强国强民之理想,并为此做出各种努力与尝试,这直接表现为在各地风起云涌的引入各种先进理念、建设中华之浪潮。

而以李宗仁、白崇禧、黄旭初为首的新桂系集团,则是这其中的翘楚人物。他们所领导的“建设广西、复兴中国”运动,使西南边陲穷省广西,短短数年时间发生翻天覆地之变化,一时间成为各地竞相模仿之“模范省”。东南亚盟军司令史迪威在日记中感慨:“广西士兵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士兵。”而这一切,与“新桂系”首脑们推行的“军省”主义不无关系。

外忧内患

1931年2月,蒋介石与胡汉民因“约法之争”交恶,宁粤矛盾激化,以陈济棠为首的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公然与蒋决裂,一时间蒋介石捉襟见肘、疲于应付。蒋桂大战失利后流亡海外的李宗仁、白崇禧、黄旭初趁机确立了新桂系对广西的控制,加入了西南反蒋阵线,两广和解并宣布独立,获得宝贵的喘息之机。

然而三人所面临的局势却极为严峻。自古以来,“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广西,自然生产条件极为贫瘠,交通落后;加之众多民族杂居、民风彪悍,“鸣锣会众,千百为群,齐持枪械,舍命凶斗”之事屡见不鲜。

更为要命的是,自1925年陆荣廷旧桂系统治崩溃之后,粤军、滇军、黔军等外来势力先后入境,而省内也是自治军蜂起,广西全境陷入无边战火之中。晚年李宗仁回忆道:“各自称王称霸……闹得一团乌烟瘴气”。

对于普通民众而言,与战乱并立的灾难是匪患。政局失控、兵祸连年,不少人铤而走险、遂去为匪,时人感慨:“泊乎民十,盗匪蜂起,市井为墟……”。

彼时国民政府行政院在其《广西农民调查》中描述了普通民众的惨状:“诚无日不在惊涛骇浪之中,蹂躏摧残之下……逃亡的人们是逃亡了,死去的人们是死去了……所剩下的遗痕,不过是枯杨白骨、断井残垣……”

84岁的历史学教授钟文典,1924年出生于广西省蒙山县,他清晰记得这段童年的回忆:“司令满街走,统领多如狗……那时候真的是非常之乱,老百姓完全没有安全感。”

民团建设

但是,仅仅在几年之后,这种土匪横行,社会崩溃的局面就发生了改观。1935年,朝鲜人李斗山由广州踏上去往广西梧州海关的筏板,开始其为期四个月的桂省之行,到达此行第一站梧州后,李斗山“第一个印象便是满街满巷都军人化了……一切一切的壮男们,除了妇孺老弱的人们之外,都穿着灰色的、黑色的服装——军服,都戴着灰色或黑色的帽子——军帽,而拥挤着、动着、行着……”。

此一番全民皆兵的景象让抗日志士李斗山感慨不已,而他或许并不知晓,眼前的见闻和此前外界对于“新的广西”诸种传说,正是新桂系集团在若干理念和纲领指导下,大力推行新民团制度的结果。

<<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白伟志   编辑: 蔡信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