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看见一篇文章,列举了北洋政府时期天津警察厅张贴的一张关于洋车夫的布告。大意是说,由于天气炎热,各位洋车夫顶着烈日在街道上跑,很容易中暑,所以希望洋车夫们多加注意,而街道上的巡警也要多多劝告(注意,是劝告,而不是罚款)洋车夫们,不要拉着车猛跑。同时,也希望各位有钱人多开几个茶水站(过去,每到夏天就有人办这样的茶水站,给路人提供免费茶水),让车夫们能够解渴。
从我记事以来,我见过的都是诸如“严厉打击”之类语气凶悍、内容惊惧的警方布告,象这样语气柔和,内容体贴的警方布告,我是从来没有见到过的。这篇文章说:对过去(包括北洋时期)的认识,大多来源于中小学的教科书和一些影视作品,距离真实的情形差距其实是非常大的。
这让我想起了北洋时期非常著名宋教仁被刺案。关于这个案件,现在各类的教材都有详略不同的纪录,指斥北京袁氏为背后黑手,由此强调“二次革命”的正义性。但是,对于该案的审理过程,要么就有意回避,要么语焉不详。
可是,殊不知,就是这个审理过程中发生的一些事情,不仅中国数千年法治史绝无仅有,也展现了民初政治和知识、政治精英们对小荷才现的中国宪政艰苦卓绝的追求和维护。
我想,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历史,也许能让我们对中国的宪政之路能有一个更加准确的认识吧。
故事的梗概大家都知道:1913年3月20日晚10点,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被刺,22日身亡。
获悉此消息,北京袁氏立即发电表示哀恸:“宋君竟尔溘逝,曷胜浩叹……宋君才识卓越,服务民国,功绩尤多,知与不知,皆为悲痛”,并对刺杀表示愤怒:“岂意众目昭彰之地,竟有凶人,敢行暗杀,人心险恶,法纪何存?惟祈天相吉人”,同时指示当地最高官员等尽快侦破:“除电饬江苏都督、民政长、上海交涉使、县知事、沪宁铁路总办,重悬赏格,限期缉获凶犯”。
这些都可以说是北京袁氏的惺惺作态,这里不讨论。
但地方当局的确开始了高速运转,24日凌晨零时,疑犯应桂馨、武士英被抓获,还从他们的住处搜出了大量证据。
4月16日,两疑犯由上海租界的会审公堂移交给上海地方检查厅看管的。江苏都督程德全、民政长应德闳亲自从南京到上海来,会同上海地方检查厅长陈英,在上海交涉员署内执行检查手续。
好戏开始了。
注意这个程德全。
程德全(1860—1930) 清末及民国政要。四川云阳人。清末曾任黑龙江将军、奉天巡抚、江苏巡抚。江苏“和平光复”后,自任都督。民国成立后,任内务总长、江苏都督。程是一个旧式军人,靠革命党从巡抚摇身一变为都督,与革命党保持关系,但当时袁世凯为军政势力最为强横的人,所以程也与袁氏暗通款曲。“二次革命”首鼠两端,通电讨袁,但立刻通电取消独立,表示拥袁,只身逃入上海。
不用说,这是个政治上靠不住的人。
从上海租借会审公堂接收疑犯和案卷之后,程对案件的情况不用说是非常了解的,知道这些材料公布之后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作为一个两面摇摆的旧军阀,他面临着两难的选择:得罪军事上强大、政治上是自己的总统上司的北京袁氏,还是开罪于民意和舆论。
这道题也难也不难。很简单,到底是维护强权,还是维护民意或者真理。取舍之间,不仅看见这个人,也能看见这个社会的主流意识。
程德全最终还是不敢违背民意,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之下,不管出自本心还是被迫,他甘冒得罪北京袁氏的风险, 4月26日,也就是接手案件十天后,程德全和民政长应德闳发表通电,将有关宋案的证据全部发表。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作者:
瞿巍
编辑:
蔡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