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6月—1945年5月,在第二世界大战中,苏联人民为反对德国及其盟国,保卫祖国的自由和独立而进行的正义的解放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又称苏联卫国战争。
战争前夕情况 德国一直准备进犯苏联,希特勒上台以后更加疯狂备战。德国依靠美英垄断组织的大力扶植和西方各国资产阶级政府缺乏远见的怂恿德国侵略的绥靖政策,建立了巨大的军事经济潜力。从1934年到1940年,军火生产增长了21倍。德国武装力量总兵力增加了34倍(由10.5万人增至375.5万人)。希特勒为了侵苏,还利用了各被占领国的武器、工业、战略资源储备和廉价劳动力。在准备侵苏战争时,对武装力量人员和居民广泛地进行了思想煽动。希特勒在侵苏战争中所抱定的目的,是消灭苏维埃国家的社会和政治制度,恢复地主和资本家政权,取消苏联各族人民的国家独立地位,并掠夺苏联财富。德国帝国主义者将打败苏联看作是争夺世界霸权的最重要阶段。
1940年夏德国征服北欧、西欧诸国后,即着手制订入侵苏联的战略计划,进行侵苏的准备工作;1941年春侵占巴尔干半岛(参见巴尔干战役)后,开始在东欧集结兵力,加紧完成对苏作战部署。
截至1941年年中,德国武装力量总兵力约达730万人(此外,尚有120多万雇员)。陆军(约520万人)有214个师(内步兵师169个、坦克师21个,摩托化师14个、其他师10个),另7个独立旅。德军共有坦克和强击火炮5639辆,飞机1万余架,火炮和迫击炮6.1万余门。海军至1941年6月前,共有战列舰5艘、轻重巡洋舰各4艘,驱逐舰和雷击舰43艘,潜艇161艘,以及一些其他舰艇。德国武装力量已完全展开,并且有了两年西线作战的经验。
德国对苏战争的战略计划(“巴巴罗萨”)规定,使用大量坦克兵、摩托化兵和航空兵突然实施若干强大突击,以分割、合围并消灭驻守苏联西部的苏军主力,随后向苏联腹地长驱直入,进抵阿尔汉格尔斯克、阿斯特拉罕一线。为了解决这一任务,希特勒统帅部共派出190个师,内19个坦克师、14个摩托化师(包括其盟军在内)。德军集团计有550万人,坦克约4300辆,火炮和迫击炮47200门,作战飞机4980架,战斗舰艇192艘。德国武装部队83%的陆军,其中包括86%的坦克师和100%的摩托化师,被调来同苏联作战。德军5个航空队中展开4个,用于苏德战场。上述这些兵力兵器在3个战略方向展开。
“北方”集团军群(司令为勒布元帅)辖第16(司令为布施上将)、第18集团军(司令官为屈希勒尔上将)和坦克第4集群(司令官为霍普纳上将)(共29个师),在东普鲁士展开,由第1航空队支援,受领的任务是粉碎波罗的海沿岸苏军,夺取波罗的海各港白包括列宁格勒和喀琅施塔得,使苏联舰队丧失基地。“中央”集团军群(司令为博克元帅)集中于主要方向即莫斯科方向,下辖第4(司令为克鲁格元帅)、第9集团军(司令为施特劳斯上将)和坦克第2(司令为古德里安上将)、第3集群(司令为霍特上将)(共50个师另2个旅),应在第2航空队支援下,割裂苏军防御的战略正面,合围消灭白俄罗斯境内苏军,并向莫斯科发展进攻。“南方”集团军群(司令为龙德施泰特元帅)在基辅方向展开,下辖德军第6(司令为赖歇瑙上将)、第17(司令为施普拉格上将)、第11集团军(司令为舒伯特上将),罗马尼亚第3、第4集团军,坦克第1集群(司令为克莱斯特上将)和1个匈牙利快速军(共57个师另13个旅),其任务是在第4航空队和罗马尼亚航空兵支援下消灭右岸乌克兰苏军,进抵第聂伯河,并向东发展进攻。德军“挪威”集团军和2个芬兰集团军(共21个师另3个旅),在挪威和芬兰境内展开,由德军第5航空队和芬兰航空兵支援。“挪威”集团军应攻占摩尔曼斯克、波利亚尔内,芬军则应配合“北方”集团军群夺取列宁格勒。德国陆军总部预备队共有24个师。
苏联政府预见到同德国发生武装冲突的可能性,在和平的社会主义建设年代就采取了提高国防能力的必要措施。战前几个五年计划的顺利完成,大大加强了苏联的军事经济潜力。1940年,苏联生产钢1830万吨,生铁1490万吨,钢材1310万吨,电力483亿度,原煤1659亿吨,原油3110万吨。在战前采取了一系列旨在建立国防工业,扩充武装力量,实行技术改装和扩大培训军事干部的重要措施。全体苏联人民进行的大量而紧张的工作,对提高国防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
蔡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