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列日涅夫时代:苏联超级大国地位真正确立
2009年08月14日 18:23凤凰网历史综合 】 【打印共有评论0

1964年10月勃列尼涅夫上台后,苏联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新的领导集团执政后,立即采取了稳定政治局势和社会情绪的措施,勃列日涅夫多次强调苏共20大、21大和22大的路线是列宁主义的路线,要坚决继续下去。同时,新的领导集团又采取了措施,逐步对因赫鲁晓夫大规模的政治改革而造成的混乱进行调整。

在政治上,首先对党政组织体制采取措施,加强政治体制的集中与统一,基本上恢复了赫鲁晓夫改革前的中央集权体制;其次,批评赫鲁晓夫的个人专断,再次强调党中央的集体领导和集体决策。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是斯大林体制高度成熟时期,但迫于现实情况的压力,他也在政治方面进行了一些微小的改革和调整,如加强干部队伍的培养、加强人民监督机制、提  高苏维埃的地位和作用、以多种形式吸收人民参加国家管理等。

在理论和意识形态方面,勃列日涅夫提出“发达社会主义”理论,以取代赫鲁晓夫的“到1980年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的口号。

1967年11月,他正式宣布,苏联已“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1977年又进一步阐述说,“成熟的发达社会主义阶段,是从资本主义走向共产主义道路上一个相当长的阶段”。

在经济上,苏共中央授命柯西金主持新经济体制改革,即采用在1962年引起较大争议和广泛讨论的“利别尔曼建议”,运用利润、奖金、核算等纯经济手段来改革和促进苏联工业的发展。新经济体制的实施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期),主要是制定并实施《关于完善计划工作和加强工业生产的经济刺激》和《社会主义国营企业生产条例》两个文件,这两个文件具体规定了各项措施,其核心是对国民经济实行高度集中管理的同时,运用市场机制在经济管理中发挥作用;第二阶段(70年代初期到末期),主要内容是,进一步改组工业管理机构,成立各种联合公司,开始推行以集约化经营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战略;第三阶段(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主要内容是就第一阶段工业管理体制改革中的若干方面又提出一些新措施。

但是,由于70年代中期后苏联经济发展的速度大大放慢,甚至出现“停滞”的迹象,因此“新经济体制”到70年代末已经基本结束。新经济体制改革前后持续10余年,是苏联历史上重要的和大规模经济改革之一。尽管改革没有根本触动斯大林模式,但是在当时对于促进经济发展的确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在外交上,一改赫鲁晓夫时期的苏美合作主宰世界的战略,积极推行进攻性的国际战略,加紧同美国进行争夺,大搞霸权主义外交,提出了“有限主权论”及“社会主义大家庭”等理论,作为其对外扩张、干涉别国内政的依据苏联超级大国地位的确立

通过改革和调整,在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初期,苏联经济发展迅速,经济水平与美国的差距逐步缩小,经济力量也已由1950年相当于美国的30%上升到了1970年的60%左右。

不过,苏联在该时期的经济发展仍然还是以优先甚至片面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为指导方针,在此方针指导下,苏联充分利用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与西方关系缓和的机遇,积极壮大经济、军事实力,强化外交后盾。

结果,至70年代末期,苏联取得了与美国在战略核武器质量上的真正均势,常规军事力量则有胜出趋势。美国已经丧失了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时对苏联的压倒性核优势。

常规力量方面,苏联不仅继续保持陆军强国地位,同时针对美国的海军优势,也开始了海军向远洋进攻性战略的转变,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即已建成了一支能对美国造成威胁的远洋海军。至此,苏联已经确立了其名副其实的世界超级大国地位。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蔡信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