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从坡上刮过”— 黄土地青春记忆(2)
2009年02月03日 10:41凤凰网专稿 】 【打印

解说:艰难的生活在一点点适应,可是生活中死亡的危机却暗伏其中,由于知青缺乏基本的生存常识,各种意外事故频频发生,死亡不再仅仅是一种传说,张大力和张莉原本是一对让人羡慕的兄妹,他们出身于北京的一个高级知识分子的家庭,张大力从小喜欢自然科学,立志长大后,成为像爸爸那样的昆虫学家,可是上山下乡运动,改变了这个青年的命运。

为了照顾妹妹长大和张莉,一起被分到了延安延长县安沟乡的王灵沟村插队,当时村里只有5个男知青,张莉是唯一的一个女知青,知青们刚进村子不久,死亡就清晰的出现在他们眼前。

张莉(北京知青):我们那个大队有三个自然村,我们在王灵沟,我们对面是罗家山,有一天晚上就是罗家山山梁上那个人,就冲着我们王灵沟,我们窑洞那个院子就呐喊,呐喊我哥哥他们这些知青的名字,孩子抽风了,怎么办?他急了已经,但是从山上下来不可能了,山上下来大概得有三公里地晚上了,然后我们就赶紧的回来,就着煤油灯就查,查完了以后就又过去,陕北人叫呐喊,站在院子里头就呐喊,你要怎么样怎么样,你先暂时这样这样,然后实在不成我们上去,结果这一宿,山上到底闹腾成什么样我们不知道,我们整个的知青小组,大家基本上没有怎么好好睡,实际上那个孩子就这么大,早上起来还没吃早饭的时候,就看着从后沟,他们那个罗家山下来了,下来那个人呢,那个孩子呢,放在拿粪的一个壳篓里头,簸箩里边,咱们北京话叫簸箩,上边这儿挂着一个绳子,他的爸爸大人,挂着绳子就这么拖着下来了,一群人下来了,那个孩子也就是几个月,我们从很远的地方看到他了,然后我们所有的人都站在那儿,后来大家都情不自禁的,有的人就背着药箱都下去了。当时就在村里头吃了点药,后来其实完了,这个孩子就去世了。

解说:陕北农村缺医少药带来的死亡,在知青中引起了强烈震动,他们讨论决定,用自带的药箱,一边学医,一边给老乡看病,不久经过学习进修,张大力成了一名合格的赤脚医生,在沟壑纵横的山里,张大力经常背着药箱东奔西走,1969年12月4日上午,张大力在出诊途中坠崖遇难。当年只有16岁的村民魏富有,目睹了那瞬间发生的死亡。

魏富有(陕北老乡):这次看病特别在早上他刚起来,听说这里看病,饭还没做熟呢,那时候我们搞农业学大寨是平地,就在那边平地,他就把饭碗一撂从沟里到这来了,我们从山上来的,他来他就看病,家里人都去干活去了,都去干活去了,就他一个人在,这有一条狗,他在这以后,狗这一咬,他不小心一躲,就从这里摔下去了,栽下来以后当时在上面是袁荣她母亲,是在那看的比较清楚了是一老婆婆,看见了以后在那边推了个小推车,听见以后从那儿跑这儿,这儿窟窿当时很难下的,人急了以后就什么都不怕,就从这跳下去了,我在那面的话,同样听见袁荣他母亲在那喊,张大力栽了,他经常在一块干活,好多人都哭张大力,哭的人相当多,张大力平时给人看病,再一个张大力妹妹一哭,所以全村人都哭了。

解说:张莉从小没有离开过哥哥,张大力也非常疼爱,这个比他小4岁的妹妹,兄妹俩一直相依为命,面对这突然袭来的死亡,张莉总觉得这一切不是真的。

张莉:当我拐过后沟最后一个弯的时候,我看到离大概三十米的地方,就站了一堆人,然后我一瞬间看到我哥哥躺在地上,那个担架放在地上,他躺在担架上。然后又看见别人把,彭士红从地上拉起来,他是抹着眼泪站起来的,我看到这样子,我知道不好了,我不知道我哥哥会死,我看到这个状况我就趴,一下就趴到路边上,那个脑子,没有哭当时是没有哭的,当时就手和脚,手就使劲抓那个地,脚就使劲的蹬,就是觉得,怎么说呢,实在是没有力量。

解说:张大力常常因为老乡的一次感冒,就在山沟里跑上跑下,老乡们都非常喜欢这个北京娃,直到现在,他们还是不愿意提起张大力的死。

王灵沟村民:就不敢提那个人,提了就是可怜,没活人,再一个他妹妹,撂下他妹妹一个人,可可怜了,那天晚上就是没法说了。

解说:当年张大力的父母都在干校接受改造,听到噩耗后,他们从各自的干校赶到了陕北延安。

张莉:其实这件事对我妈妈的打击,比对我的打击要大的多得多,后来我妈妈因此十多年,不听广播不出去见人,连熟人都不见,她可能有点自闭,然后大病了一场,是她自己的亲生儿子,她46岁的时候,我哥哥去世的时候是20岁,刚刚过他的生日,他11月24号的日,他12月号走的,他们来了。

解说:张大力死后,王灵沟村的知青们要求,追认张大力为优秀共青团员,鉴于张大力的父亲,著名昆虫学家张广学,正因历史问题接受审查,上面决定,小范围开展追悼会,不追认,不宣传,此后许多年里,张莉与其他知青多方奔走,张大力的死终于有了说法。1988年7月15日,中共安沟乡委员会,追认张大力为中共正式党员,党龄从他死后的1970年算起。

陈晓楠:走出陵园,其实我们问过很多人,究竟在这块黄土地上,掩埋了多少年轻的生命,好像没有谁能说得清,对那些,把青春永远地留在这块黄土地上的年轻人来讲,青春已经成为了他们生命的全部,青春也是他们人生的最后归宿。

<< 前一页123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刘延清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