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下》齐鲁完美收官 勾勒南下全景画卷
2010年01月13日 18:09齐鲁电视台 】 【打印共有评论0

“荧屏再现南下潮,回首当年心浪高。炮火车鸣追敌寇,弹雨纷飞捣敌巢。”耄耋之年的“南下干部”王友枚老人在观看齐鲁电视台热播的电视剧《南下》后,将自己的体会写成了诗篇,并冒着严寒亲自送到齐鲁台。他表示,《南下》再现了那一历史时期的真实场景,他心潮难抑。

八旬老人为南下赋诗

1949 年,王友枚随华东新华广播电台,编入第三野战军淮海部队南下,千里行军,夜渡长江,解放上海,接管国民党电台,经历了南下全过程。今天,能够在齐鲁台荧屏上看到电视剧《南下》,老人喜出望外,在诗中写道:“声震申城浦江浪,威扬金陵秦淮桥。欲问身后遗何物,奉献精神传家宝。”

像王友枚一样的老人在山东还有很多,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南下干部”。“南下干部”纵队是解放战争后期和建国初期,随着政治军事形势发展的历史语境,而产生的一个特殊而耀眼的历史革命群体。在人民解放军解放全中国的滚滚洪流中,为了接管、巩固新中国政权,支援南方广大新解放区建设,各省根据中共中央决议,纷纷抽调大批党政干部随各路人民解放军南下。于是,数以万计的党政干部、共青团员冒着没有散尽的硝烟,别妻离子,远离家乡,远赴长江以南的新解放区,在新的“战场”上为新中国政权创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历史贡献,齐鲁电视台近期热映的电视剧《南下》真实的还原了这段历史。许多“南下干部”离开家乡时风华正茂,等再次回到家乡已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而更多的“南下干部”一走就是一生,再也没有踏上家乡的土地,再听一次熟悉的乡音。

八零九零后:南下是六十年前的偶像剧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不仅仅中老年人热衷重温“南下”历史,就连年轻的80后、90后,也对该剧表现出浓厚兴趣。除了李小冉、杜淳、印小天等偶像演员的出色演绎对年轻观众的吸引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该剧的稀有题材及其所映射出的特殊英雄群体和历史阶段,也让青年男女充满爱国想象,热情高涨。“我爷爷也是南下干部,是浙江黄岩首任公安局长,奶奶已八十高龄,感谢《南下》剧组拍出感人真实的故事。”“每一个南下干部都是一部情节丰富的历史书,他们为党为国为人民,这种奉献精神让我热血沸腾。” 一位80后观众在齐鲁台短信平台上写下这样的留言。

《南下》首次触碰了新中国历史上一段特殊的记忆,它备受关注,已不局限于一部电视剧作品的艺术水准,而是引发了人们对“南下干部”的群体性注目,以及那一段红色历史的全景式观照。

家乡:为南下干部竖立群雕

六十多年前,山东1万5千名地方干部按照中央指示,跟随人民解放军南下上海、浙江、福建等南方各省,在新解放区建立党政军机构。出发前,山东大批南下干部曾在枣庄临城地区集结,正是从这里,他们告别家乡妻儿,正式踏上南下征程。

齐鲁电视台播出电视剧《南下》后,在国内引起广泛反响。历史是凝固的现实,现实是流动的历史。“干部南下”作为革命战争年代这一特殊时期的特殊现象,已经成为记忆,但它所蕴涵的历史意义、时代价值和革命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奋勇向前。

为了让后人纪念南下先辈,了解更多南下历史,体味南下精神,齐鲁台联合枣庄市委宣传部共同携手,在当年山东南下干部的出发地薛城,为这些南下干部竖立永久性的纪念群雕,使之与铁道游击队、台儿庄等一起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旅游的组成部分。

干部   偶像   南下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蔡信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