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大学:私立大学比公立大学更加自由
2010年02月03日 18:14南方都市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袁征: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教育史研究所所长。

南方网讯

南方都市报:废除科举之后的大学教育状况如何?

袁征:废除科举之后,政府将各省的书院改为大学堂,也就相当于大学的预科,有些学生可以由此进到京师大学堂。但是在1911年前,全国只有三所综合性的大学:京师大学堂、北洋大学和山西大学。还有一些教会学校,像东吴大学、协和医科大学等等。

南方都市报:我们知道中国的大学教育在早期还存在有许多私立学校,而且办得好像也都不错,当时的情况如何?

袁征:清末私人是较少涉入高等教育领域,但是在1912年后的20年间,中国的私立大学发展速度要比公立大学快得多。当时适逢民族资本主义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思想文化界的冲击非常大,给中国教育界带来深刻影响,为中国私立学校的发展创造了宽松的社会环境和经济基础,这是私立学校发展最快的时期,不仅在数量上有较大发展,类型也更加丰富,私立高等学校在数量上远远超过公立大学。

“西安事变”前,中国私立大学也要比公立大学强得多,到抗战时期,蒋介石以经济为由将很多学校收归国有,像南开大学战前是私立的,抗战胜利后要重建,经济上有困难,蒋介石要让它成为公立,张伯苓勉强同意先公立五年后再重新成私立。

南方都市报:这一时期的教育家们为什么会这么热中搞私立大学?相比于公立大学,私立大学在经济来源上不是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吗?

袁征:道理很简单,私立大学最大的优势在于其比公立大学有更大的自由。公立大学是由人民民主控制下的,是民主做出的选择,也就更接近于社会认知的平均水平,那也肯定不是最先进的教育理念。民主控制下的公立学校,要求是风格统一,更接近于大多数人的需要,也就不可能是最前沿的。

而私立学校是不被大多数人控制的,它可以为特殊的学生提供特别的服务,可以实行某种特殊的教育理念的。而且,人是喜欢自由的。私立学校由于缺乏政府的资助,不得不依靠自身努力解决办学费用,通过各种渠道来筹集经费,但更重要的是,这激发了私立生存的潜能,也使私立学校获得更大的自由。它们可以树立自己的办学指导思想,确立特别的办学特色和教育理念,甚至采用最前沿的教育方法,以保证教育质量,吸引生源。从这个角度看,私立大学的教育和管理比起公立学校更有独到之处,其中许多私立高等学校的办学成就还超过了公立大学或独立学院。

据《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1947年统计,全国有专科以上学校207所,其中公立128所,私立79所,私立高等学校占高等学校总数的三分之一多;按层次分共有大学55所,公立大学55所,私立24所,私立大学占大学总数多达五分之二;共有独立学院75所,公立44所,私立31所;共有专科学校77所,公立53所,私立24所,这些公私立高等学校,构成了民国时期比较完善的高等教育体系。私立高等学校是民国时期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后来有的私立大学由政府接办改为公立,至今仍是全国著名大学,如复旦大学、南开大学等。

延伸阅读:

谢泳:中国早期现代大学回顾

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大学的出现,是20世纪20年代的事情。从整体上说,中国现代大学从建立到初具规模、表现出很强的后来居上的特点。其中特别优秀的如清华、北大等,可以说只用了大约十年的时间,就已经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中国早期现代大学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

有文章把北京大学的建校时间(1898年)作为中国现代大学出现的标志。我个人倾向于以1925年清华学校设立大学部为标志。因为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不能只是一个雏形,而应该是一个初步具有现代性格的大学。它应该具有这样一些条件:一、综合性大学。那些单纯的技术性院校的建立,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大学。

二、中国传统是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因此,男女同校对于现代大学的意义就显得特别重大。男女不同校的大学,很难说得上是现代意义上的大学。

三、稳定的科系设置、特别是学院和系的建立成为一种基本体制。

四、各类研究机构的制度化。

五、选课制的设立。

六、大学出版社的设立和相关学术杂志的定期出版。

七、教授和学生的自治程度较高。

八、大学中普通的体育运动。

<< 上一页12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刘炜茗   编辑: 蔡信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