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并未打断“求富”改革之路
2009年03月15日 22:37凤凰网历史综合 】 【打印已有评论0

甲午战后,相当多的省份都建立了一批卓有成效的洋务企业。其中,以湖南和天津最为典型。甲午战前,湖南“风气未开,向来最恶洋务”,战后,“贤士大夫渐谙外情,竞讲新政。中国电报,向惟湖南一省不可开办,今已群情帖然,已于各处安设电局,本年三月间即可通行”。(《知新报》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三月十一日。)

湖南巡抚陈宝箴锐意推行新政,创办洋务事业,举办矿务犹为出色。他极力提倡开矿,并于1896年3月间正式开采,在长沙设总局,益阳、永定、龙王山、宁乡等处设分局,采取官办、官商合办和官督商办等多种形式开采。除旧有的金银煤铁铜等矿外,“新开者有锑镍铅等矿,中以锑为最盛,在长沙设洋炉化炼”。(《新知报》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二月十六日。)湖南的矿务、电报和轮舶等企业的发展之快令人刮目相看,除有绅商集资的民族工业外,官办或官商合办的洋务企业为数甚多。

总之,湖南风气大开,矿务、电报、轮船运输等近代企业都有较大的发展。天津的洋务企业在战前就很发达,战后又有新发展,创办了先进的天津纺织局,订购英国“名厂头等”纺纱、织布、羽毛洋呢、毡毯绒布各种机器设备,“共计银价三万两”。(《中国商务报》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二月二十五日。)《中国商务报》评论说:“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也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同上,三月二十五日。)天津近代工商业发展之快,广为世人所称道:“天津兴办商务,各省皆引领而望,以为畿辅开风气之先,庶足以资法方也……津谚云:谁想发大财,快到北洋来。只说办商务,知单去招股”。(《中国商务报》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四月十七日。)时人评论说,甲午战后的几年间,“风气忽开,大为更变,商务则砖瓦丝茧,官事则邮政银行铁路,一时间景运更新,中国变动之机,从未有如此之速者”。(《中国商务报》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 )四月初五日)而且,“各省气象日新,必且愈推愈广”。(《张文襄公全集》奏议,第45卷,第18页。)这些事实说明,洋务运动在甲午战后确有较大的发展。

甲午战后,铁路也有显著的发展。芦汉铁路的修筑、京津铁路竣工(1908年),以及进入20世纪之后,相继动工的胶济铁路、东清铁路及其支线和津浦铁路等,都是洋务运动进入新阶段的的重要内容。

广兴新式学堂是洋务运动后期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成就显著。它不仅直接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发展,也是中国近代知识分子产生的摇篮和主渠道。甲午战争之前,洋务派已建立了一些武备学堂、水师学堂、医学堂、科技学堂和外语学堂。这些学堂不但没有遭到甲午战争的破坏,而且还有新的发展。甲午战后,洋务派更加注重兴建武备学堂、陆军学堂、警察学堂、工业学堂、农业学堂、矿务铁路学堂和各类西式学堂,尤为大力提倡建立新式学校。1902年后,不少省份创立了高等学堂。在洋务派大员张之洞、袁世凯等人推动下,于1905年宣布废除科举制度,在各省省城和州县分别建立崭新的大中小学校,推行全新的教育制度。因此,广兴新式学堂是甲午战后洋务运动的重要环节,也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有成效、影响深远的改革运动的重大成就。

上述情况充分说明,甲午战后短短的几年间,不但把战前已有的洋务厂矿、铁路轮船运输等企事业与新式学堂,几乎全都扩充和增新;而且全然新建了为数可观的各类企事业、新式学堂和新军等等,其发展之快、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和种类之繁新,“从未有如此之速”、如此之广泛,故为时人所称道。因此,甲午战后洋务运动的重点,明显地转向了编练新军、举办铁路、兴办学堂等方面,庚子事变后,洋务大员担当起推行新政改革之重任,遂把戊戌政变推翻的新政改革略加修饰而重新推行;并在明里暗里和日益活跃的立宪派拉近关系,或配合与支持,或制约与压制,艰难地推动立宪政体改革,遂使洋务运动、新政改革与立宪运动融为一体,形成洋务运动的升华,即走向纵深发展的新阶段。

余论两则

1、“练兵制器”是富国强兵的核心,是落后国家自强御侮的必由之路。甲午战后,维新变法的呼声成为社会舆论的主流,但洋务运动并未因此而销声匿迹,而是大力扩展筹饷练兵的规模,增新和扩大军工和民用企业的发展。洋务派的“富国强兵”的旗帜,始终是以增强近代化的军队和军备为核心,以强化清朝国家权力为准的,并以军工企业带动民族工业的发展为“富国”奠定根基。

工业化   甲午   中国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编辑: 蔡信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