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与洋务运动
2009年03月14日 18:55凤凰网历史综合 】 【打印已有评论0

其中心意思只有一个,就是奕遇事好自作主张,不能对她言听计从,驯顺如羊。因此,将他的“议政王”头衔予以取消。1874年,奕因为带头反对修复圆明园,又遭到严责,差一点丢了脑袋。到了1884年,当左庶子宗室盛昱又以在越南问题上对法国交涉失机为理由而参劾军机处时,慈禧便一下子撤换了全部军机大臣,开去了奕的一切差使,组成了一个唯她之命是从的军机处,形成了她一人独霸朝廷的局面。慈禧的专断与弄权,使洋务派都处处缩手,畏惧不前。

终年闭居深宫的慈禧,既没有近代化的科学知识,也没有近代化的思想意识。她对洋务事业的支持与否,全凭其高度政治敏感性,看是否对她的封建专制统治有利,她反对破旧,特别是对那些作为封建统治支柱的政治制度和思想体系,她都不择手段地加以维护,只允许在旧的封建专制主义的基础上,增添一些在她看来能够加强其统治的近代化的新工具和新技术。超过这个界限的,她都坚决反对。

在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以后,科举考试在全国范围内重新恢复。沈葆桢奏请增添算学一科,丁日昌建议武科改试枪炮,李鸿章主张另开洋务一格,结果都遭到慈禧拒绝。派遣幼童赴美,开始进行得还比较顺利,从1872年起到1875年止,先后共派遣了120名,而且幼童到了美国,学习努力,成绩优异,甚得美国友人称赞。只是因为顽固派的极力反对,慈禧便立即同意下令撤回,以免这些留学生“离经叛道”,将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带回国内,动摇她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根基。

自从阶级产生以来,政权一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杠杆。在国体未变的情况下,除了掌权者本身的素质之外,政治体制是否与客观现实相适应,就成了社会能否向前发展的关键问题。洋务运动的展开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同建立在中国小农经济基础上的封建专制政治产生抵触,相应地变革政治体制问题,也就逐渐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提出了设立议院的政治主张,要求实行对君权略有限制的“君民共主”。就连身居两广总督高位的张树声也在1884年10月临终前口述的遗折中要求“采西人之体,以行其用”。然而,因为这直接涉及到慈禧的专制地位,所以她更是漠然视之,淡然置之,始终未作任何表示。

慈禧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浪费大量钱财,也给洋务运动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慈禧生活之奢靡,表现在各个方面,其浪费的钱财数量也无法统计,仅就其荦荦大端观之,就够惊人了。为了使她在晚年有个休憩之所,从1886年起修建三海工程,随后又大修北京西郊的颐和园,而在庆祝她60岁生日之际,挥霍更甚,前后共耗银1000多万两,相当于清政府全年财政收入的1/6。

凡是成功地实现近代化的国家,在开始创办新式企业的时候,多数都是得到其政府大力资助的。洋务运动是中国走上近代化之路的起点,是在清政府直接支持下搞起来的。军事工业和海军建设不用说,就是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的民用企业,也必须得到清政府的资助和扶持才能创建和发展。经过几次战争洗劫和连续不断的大量赔款,清政府的财政已经相当拮据,用于洋务事业的经费越来越少。而慈禧却仍旧把个人的享乐放在国家“自强”利益之上,用大量的金钱来满足私欲,这就进一步断绝了洋务运动的生机。到了19世纪80年代,很多洋务企业都因资金短缺,陷于停滞状态;应当继续兴办的,也都由于经费无着,或停或缓,有的根本就不再提起。通往东北的铁路已经造至山海关,购地至锦州府,因逢慈禧六十大寿,遂将铁路经费暂停支放;从1888到1894年的七年间,中国海军未添一船。虽然不能够说,甲午战争的结局全是由此造成的,但最低限度也应该说,这是中国遭到惨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资料来源:《社会科学》1991年第4期)

 

<< 前一页1234后一页 >>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何泽福 戴文杰   编辑: 蔡信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