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扎菲
最后一个贝都因人

 
 

四十一年来,从沙漠中走出的贝都因人卡扎菲上校,一直是站立在时代潮头的人物。
    在崇尚革命的年代,他率领一帮小伙推翻了腐朽的王朝;在巴以冲突的血雨腥风里,他向西方发起了坚决挑战;到了尘埃落定的新世纪,他又选择与国际强权妥协,接受了几乎所有的国际规则和经济法则。
    在这一系列自相矛盾的动作后面,既有他适时而动的政治哲学和桀骜不羁的非凡勇气,也有被强权打压得有苦难言的辛酸和无奈——这就是一个西西弗斯式的贝都因人的最终宿命。
    专题:专访利比亚总统卡扎菲

 
 

邮件订阅 rss订阅 进入历史首页

沙漠之子:阿拉伯的英雄

有人称卡扎菲是“沙漠之子、帐篷领袖”,他自己也承认离不开沙漠和帐篷。长年的沙漠生活让卡扎菲至今保持着贝都因人的习惯。在每次做事关改变阿拉伯世界的重要决定前,卡扎菲总要在沙漠里思考上几天,他认为沙漠会给他带来灵感。

卡扎菲:贝都因之子

卡扎菲,全名叫穆阿迈尔·卡扎菲,1942年生于利比亚戈壁沙漠的一个贝都因牧民家庭,卡扎菲在故乡沙漠度过童年,靠喝骆驼奶长大。艰苦的贝都因部落生活显得平淡无味,卡扎菲最大的爱好就是听人讲贝都因人的故事。他至今坚持贝都因人的原则,不抽烟、不喝酒,对代表现代化的汽车手机也不感兴趣,却对沙漠和帐篷情有独钟。[详细]

 

 贝都因人:执着于传统的沙漠英雄

千百年来,头戴包巾、身着长袍、腰插弯刀的贝都因人和帐篷、骆驼一起构成北非及阿拉伯沙漠亘古不变的画面。沙漠边缘的各种文明潮起潮落,沙漠中游牧的贝都因人却巍然不动,他们的生活方式极少改变。虽然他们可能会被石油美元和经济发展所催生的物质主义所鄙视,但他们对物质享受的漠视、对原始自然的执着,都已成为历代阿拉伯人心中理想化的精神范本。[详细]

 

并非完美的“沙漠雄狮”

没有人认为卡扎菲是完美无缺的,利比亚人很清楚卡扎菲曾因为一些在国际舞台上显得很愚蠢的贝都因式行为使国家卷进了一些事情,但大部分人仍对他充满敬意。别忘了,利比亚曾是一个被遗忘的国家,而卡扎菲这头来自戈壁沙漠的狮子改变了一切。他让全世界都知道了利比亚的存在。[详细]

 

相关博客

卡扎菲:几近疯狂的理想主义者

卡扎菲是狂热的逊尼派伊斯兰信徒,把宗教思想与社会主义连结在一起,加上他个人的理想主义,改国名为“伟大的利比亚阿拉伯社会主义人民群众国”,自任“革命指导委员会”主席,以“自由、社会主义、全民团结”为口号,独揽大权。[详细]

卡扎菲有恃无恐的信心来源

卡扎菲仗着石油与天然气蕴藏丰富,国内生产总值达三百五十亿美元,人均所得也有六千四百美元;反而是意大利、德国、法国、西班牙各国,乃至北非的突尼斯与亚洲的韩国,能源都依赖利比亚供应。[详细]

反美旗手:贝都因人的复仇?

卡扎菲和萨达姆,曾被视为阿拉伯世界的“革命双雄”,1969年的两场革命让他们雄踞一方数十年。两人都信奉泛阿拉伯主义,也同样的桀骜不驯,仇视西方。但如今,萨达姆早已惨死刑场,而卡扎菲依然笑傲江湖。

卡扎菲:盖过萨达姆一头的“反美老大哥”

1969年9月1日,来自戈壁沙漠中的卡扎菲发动了政变,随后向全世界宣布:崭新的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诞生了。执政前30年,他热衷于各种激进活动,被美国总统里根称作“疯狗”,被小布什列入“恐怖国家”名单。他的反美“光荣史”比萨达姆更悠久:一上台就关掉美国的军事基地、将美国石油公司国有化;当萨达姆在两伊战争中跟美国眉来眼去时,卡扎菲与里根已是兵戈相向;1988年的洛克比空难,更让卡扎菲登上了反西方旗手的顶峰……[详细]

 

 洛克比空难:一个贝都因人的复仇

洛克比空难事发两年前,美国在对利比亚国内卡扎菲居住地的“斩首”空袭,导致多人死伤,死者包括卡扎菲的养女,其两个儿子也受伤,而卡扎菲本人在轰炸之前紧急撤出住宿地而幸免于难。按照贝都因人血亲复仇的习俗,这样一种针对人身的袭击,理所应当地成为了卡扎菲不择手段报复西方的理由。但紧接着复仇行动而来的,则是国际社会针对利比亚长达十多年的禁运。[详细]

 

与西方为敌: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坚持

卡扎菲曾是个脑袋里装满了革命和解放念头的理想主义者,对于近代以来对阿拉伯世界步步紧逼的西方强国,卡扎菲就表现得宁折不弯。曾经有一段时间,几乎所有把独立和解放作为纲领的组织都能得到利比亚的援助,包括让英国和美国恨之入骨的爱尔兰共和军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详细]

 

桀骜不羁的卡扎菲

包搞定的微博

卡扎菲初次亮相联大愤撕《联合国宪章》:他说,联合国绝大多数国家被忽视,由几个大国主宰世界,这是变相的奴役,对此不能接受,也不承认它。他从《联合国宪章》中撕掉一张纸,并将宪章扔向主席台。[详细]

红的微博

按照联大要求,每名发言者仅有15分钟时间。但卡扎菲用阿拉伯语连珠般讲了100分钟,同传精疲力竭几乎崩溃,由同事替换。卡扎菲演讲10分钟时,伊朗总统内贾德便离开了。后有近一半代表中途离场。[详细]

狂人卡扎菲名言录

“如果塔利班要建立一个类似梵蒂冈那样的宗教国家是不错的,有人说梵蒂冈对我们构成了威胁吗?没有。假如塔利班要建立一个伊斯兰酋长国,不应该有人说它是我们的敌人。”——卡扎菲谈阿富汗塔利班
“新型流感是某个国家为了军事目的施放的细菌武器。”——卡扎菲谈甲型H1N1流感 [详细]

运去英雄:西西弗斯的妥协

虽已重回国际社会,卡扎菲特立独行的贝都因式性格并没有改变,仍念念不忘给昔日仇敌制造难堪。2004年,卡扎菲在帐篷中会见了英国首相布莱尔:在众目睽睽下,他将光着的脚伸到布莱尔面前,然后肆无忌惮地放了个响屁。

我目睹卡扎菲的变化:从反美旗手一跃而为美国反恐盟友

2003年12月19日,利比亚在与美国和英国进行秘密会谈后,突然宣布放弃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计划。用卡扎菲的话说是“世界已经变了”,他才跟着变的。他说:“我们曾经互相攻击谩骂,但到最后我们都输了。”从那时起,利比亚政府开始在媒体上反复宣传一种观点:“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详细]

 

 卡扎菲:浑身是刺的妥协者

尽管卡扎菲三十余年如一日,宛如西西弗斯般孜孜不倦挑战西方秩序的日子已经过去。但他仍把自己当作是沙漠里的一棵胡杨树,不理会盐碱风沙,按照自己的方式肆意生长,或者是一个固执而坚定的游牧人,背着帐篷、牵着骆驼,硬要在西方国家也已架设好的钢筋水泥丛林里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来。[详细]

 

与西方对抗三十多年的卡扎菲为何最终选择妥协

一直以来,尽管卡扎菲态度强硬,但在处理与西方的关系时,一直按照利比亚的需要,保持在若即若离的外交平衡点上。他的反美行为加强了阿拉伯世界对自身传统的认同,给这个在夹缝中挣扎的民族以希望和信心,因此赢得了广泛的尊敬;而他适时的妥协,则顺应了“9·11”后国际形势的微妙变化,保全了利比亚的国家利益。[详细]

 

调查

1.您认为卡扎菲选择与西方妥协是对的吗?
对,与西方对抗只会害苦人民。
对,输出革命的时代已经过去。
对,不妥协他就是下一个萨达姆。
不对,放弃对抗等于忘记阿拉伯人民的苦难。
不对,妥协让他从英雄变成了狗熊。
2.您认为阿拉伯世界为何在近代以后总是灾难深重?
西方国家的残酷掠夺
自己忽视了发展和建设
自然环境太过恶劣
部落与宗教派别内斗不断
3.您觉得本期专题质量如何?
很好
一般
很差
 
   

18世纪以来,阿拉伯世界在与外界打交道时,总处于下风地位,这也造成了阿拉伯人的悲情心结:永远视自己为宿命的受害者,就像希腊神话中被天神责罚的西西弗斯一样,只能日复一日地作无谓的抗争。这就是阿拉伯人普遍的思维模式:外来的政治体与经济体是可恶的,外来的思想也是可恶的,外来国家建立的国际秩序更是可恶的。在这种被害人意识蒙蔽下,充斥感情的口号取代了理性的分析思考,水深火热的受难幻境取代了百花齐放的现实世界。用理性代替自己坚持多年的固执,用建设代替自己坚持多年的抗争,卡扎菲这个贝都因人最后为何转变,答案也许就在此处。

   
 

凤凰网历史频道 | 编辑:石立
凤凰网原创专题,欢迎转载,但需注明出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