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及史迪威事件中的蒋宋孔家族
2009年11月30日 22:30凤凰网历史综合 】 【打印共有评论0

 罗斯福向蒋让步,同意撤回史迪威;蒋介石认为,这是“中国解放之开始”

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虽是弱国,但是,中国毕竟是大国,是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主要力量。蒋介石既然寸步不让,美国不愿失掉中国这个战略伙伴,就只有向蒋让步了。10月6日,罗斯福致电蒋介石,表示接受蒋的建议,解除史迪威的参谋长职务,命他不再负责租借物资,但罗坚持,为保证中印空运,仍须史负责指挥在缅甸及云南的中国军队。10月7日,蒋介石接见赫尔利,拒绝罗斯福建议,声称史迪威既不能服从命令,又缺乏与中国合作精神,故不能再委以指挥中国战区任何军队之名义与职务,要求美方另派人员。蒋并拟就致赫尔利的说明文稿和答复罗斯福电稿,当场由宋子文口译。8日,蒋介石约陈布雷谈话。陈认为应适可而止。蒋不赞成,表示“应以要求撤回为唯一目的”。同日,孔祥熙也致电蒋介石,说明罗斯福召集美国陆海军首脑商谈,军方对撤换史迪威颇多顾虑,马歇尔又对史极为支持,史现升四星上将,与麦克阿瑟、艾森豪威尔权位相等,如另派他人,至为难得等为理由,要求蒋令史辞去中国战区参谋长职务,专心负责滇缅路联军军事。但是,蒋也不为所动。9日,蒋介石致电罗斯福,要求调回史迪威,另换他人。

此际,蒋介石认为对美交涉已至最后关头,做了最坏准备。他在日记中表示,如罗斯福不改变其现在态度,则不能不准备决裂。在历史上,蒋在碰到困境时,曾经有过两次下野的记录。这次,蒋自称:“非至万不得已时,决不可为内外形势恶劣之故而灰心下野,以放弃我革命之责任也。”10月13日美国驻华大使高斯会见宋子文,希望留住史迪威,声称撤换史将损害罗斯福的威信。宋向蒋汇报,蒋虽感到形势的“危险与恶劣”,但是,也还是不准备收回决定。

赫尔利来华,本负有劝说蒋介石接受罗斯福决定的任务,但是,他在与蒋的接触中,却逐渐被蒋说服。10月13日,他致电罗斯福,声称“中国以劣势装备之弱国对其强大敌寇,抗战至七年以上,尚不能使之屈服,则美国对华交涉,决非用压力与威胁所能奏效”。他力劝罗斯福改变决定,另派能与蒋合作的年轻将领来华。电称:“如我总统支持史迪威将军,则将失去蒋委员长,甚至还可能失了中国。”自然,罗斯福不愿失去中国,只能向蒋妥协。10月19日,罗斯福、致电蒋介石,声称现正颁发命令,即将史迪威回国。在一场比赛智慧、比赛意志的较量中,罗斯福最终对蒋介石作了让步。蒋介石志得意满。10月22日蒋介石日记云:“如果此次请调史迪威不成,则蒋在东方必演成军国主义之祸首,是以此举不仅救我国,押且救美国矣。”28日,美国正式发布调史迪威回国命令。10月31日,蒋在日记中自夸云:“此实我中国解放之开始。”

宋子文最早提出撤换史迪威。在蒋改变主意后又因坚持己见而受到蒋的斥责,这时,自然很高兴。10月30日,宋子文致宋子安电云:“此次史迪威撤调回国,兄助回合(暗指蒋介石——笔者),出力不少。盖为纠正一年前历史上之错误也。”

1945年1月5日,美国政府自动撤回史迪威的助手多恩。蒋介石日记云:“此人为史迪威手下第一骄横侮华之人,美竟撤去,则其援华之诚意又进一步矣。”6月23日,史迪威出任美国第十集团军司令,与日军在冲绳岛作战。8月2日,蒋介石得知,马歇尔决定由史率领第十军由琉球来华登陆,史则倡言“必先倒蒋”。当晚,赫尔利拜会蒋介石,蒋将《史迪威事备忘录》交赫,嘱其转交杜鲁门总统,拒绝史迪威再次来华。史迪威和中国的关系自此结束。

蒋宋孔在史迪威事件上虽有矛盾,但基本观点一致

史迪威是个优缺点都很突出的人物。他是中国通,真心诚意地帮助中国抗日,对中国社会、中国军队与蒋介石其人有许多敏锐的认识。远征军第一次缅北作战失败后,他在印度训练中国军队,增强了中国军队的作战力。远征军第二次缅北作战胜利,显然与他的训练、指挥有关。应该承认,他是对中国抗日战争作出重大贡献的国际友人之一。但是,史迪威的性格中也有一些突出的缺点,例如傲慢、主观、急躁、偏激,特别是,作为美国将领,他身上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大国主义的思想和作风。

中国与美国、英国等共同抗击日本侵略,是同盟国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支援的关系。蒋介石、宋子文等人期望尽可能多地得到美国的援助,但是,同时又不能容忍对中国的任何歧视,要求待遇平等,能和英国、苏联等受援国一样,自己掌握租借物资分配权。当时,中国有关机构腐败严重,蒋介石又歧视和排斥中共所领导的抗日部队,因此,史迪威等应该也完全可以坚持对援华物资分配的建议权和监督权,但是,史迪威等却坚持援华物资是美国人生产的,必须由美国人分配,中国人无权过问。这就激化了与蒋介石的矛盾。

宋子文是史迪威来华的促成者,但又是撤回史迪威的最早提议者,为此,他在美国斡旋疏通,一旦撤回有望,而蒋介石却临事而惧,改变主意,由此引起两人间的巨大冲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蒋介石有意冷落宋子文,甚至连开罗会议也不让作为外交部长的宋子文参加。但是,蒋宋之间毕竟基本观点一致,利害一致,在宋子文上书“悔过”之后,蒋介石就原谅了他。此后,蒋宋孔合作,共同促使罗斯福作出了召回史迪威的决定。


 

<< 上一页11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石立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