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2009年09月17日 06:06《观察与思考》杂志 】 【打印共有评论0

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推动力,“中国制造”不但使国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还使神州大地赢得了“世界工厂”的美誉。然而,中国人也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中国制造的产品大多是低端日常生活消费品,产品技术含量低,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下游,从而只能获得较少的利润。

近年来,在人力成本、原料物价、土地资源等多种制约因素的影响下,被称为“蝗虫经济”的低端制造业有逐步流向越南、老挝等“新价值洼地”的趋势。与此同时,“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屡屡受到阻击,引发了一场场没有硝烟的贸易摩擦战。

面对重重困难的“中国制造”,将何去何从?尽快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带动产业结构的升级,进而提升我国企业在国际产业链中的地位,已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中国制造:全球经济的

重要发动机

在包括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地,中国制造已经深入当地市场的千家万户。

在各个生活场所,诸如厨房、客厅、卫生间、卧室等,带有“made in China”标志的产品牢牢占据重要位置,以致于不少人发出这样的疑问:如果没有中国制造,我们的生活将会如何?长期担任商业新闻报道工作的美国记者邦乔妮在《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一书中这样写道:“没有中国货的一年,生活简直是在与家人的争吵中度过的。我试图证明‘中国制造’并不能影响我生活的方方面面,但事实并非如此……这一年的经历让我重新思考中国和我之间的距离,在把中国推出我的生活之外后,我得到一个‘中国已经深深介入我们生活’的结论。”

中国制造所创造的辉煌历史,中国人生活近三十年来的巨大变化都是国人亲身经历和直接体会的。当然,中国制造在大力推动本国经济腾飞的同时,也为西方企业带来巨额利润。此外,中国制造不仅为西方企业创造了第二个春天,还为西方社会创造了无数就业机会。

而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而言,中国制造也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有助于克服全球范围内的贫困、环境等问题。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为中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劳动力资源纳入市场体系、提高其收入、解决其贫困问题创造了条件。其次,中国制造的发展,通过提高居民收入和进口需求、拓展相关经济体的产业链、提供技术援助和适用机械等,推动了区域经济、尤其是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

回顾中国制造走过的足迹,其发展、崛起也是近几十年来世界经济崛起的一部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制造就是世界制造。2007年7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其公布的《世界经济展望和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中提到,中国经济仅占世界经济总量的4%(按购买力平价计算是15%),但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则接近1/3,远远超过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美国的贡献。报告还着重提出,由于经济发展阶段和比较优势的不同,不论是在中国经济增长还是在进出口中,制造业及制造产品都占有很大的比重。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有很大一部分是制造业提供的。换言之,中国制造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发动机。

危机显现

遍地开花的中国制造的确是值得中国人引以为豪的事情。不过,国人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尽管中国制造走得远,但却几乎已经成为低价、低档的代名词。许多中国制造企业能参与的也仅仅是“制造”环节,而构成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创新、核心技术、品牌却仍然掌握在别人的手中。

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首先就是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在扣除通货膨胀因素之后,中国的农民工劳动力价格在2006年比上年上升了10%—15%,而且这个势头在2007和2008年还进一步加剧。低端的制造业无法通过增加产能来抵消因为劳动力价格上升造成的成本浮动。在劳动力价格上升和人民币升值的双重背景下,中国的制造业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上,即使效率出现提高,也无法实现竞争力的提升。

中国制造业的生产技术特别是关键技术主要依靠国外进口。一方面我国企业自主开发能力薄弱,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另一方面对国外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不足,基本上没有掌握新产品开发的主动权。

产业结构的制约也成为中国制造发展的障碍。中国制造业的产业机构明显表现出轻型化的特征,轻工纺织制造业、资源加工工业和机械电子制造的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30.52%、34.29%和33.63%,机械电子制造业所占比重明显低于工业发达国家。毫无疑问,制造业结构的不合理直接影响了制造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此外,原料价格增长、人民币升值、环境和能源等也成为中国制造的制约因素。

在中国制造遭遇发展瓶颈时,一些国家中主张保护国家利益、反对外来资本入侵的经济民族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矛头直指中国。据商务部统计,我国已连续14年(1995年至2008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连续7年(2002年至2008年)成为美国337知识产权调查涉案最多的国家;目前全球1/3的反倾销和美国一半的337调查都是针对中国出口产品。现在全球遭遇经济危机,美国、欧盟等的贸易保护政策日趋严厉,对中国产品的出口形成威胁。

突围“中国创造”

中国制造所面临的内外困境,核心原因仍然是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目前,中国的制造业仍以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中国制造的产品大多处在全球供应链的低附加值部分,技术水平和利润很低。据估计,在国内制造商承接的贴牌生产中,外国人拿走了92%的利润,中国人最多拿到8%。正如前商务部部长薄熙来所说:“我们生产出12亿件衬衣才能换回1架喷气式客机。”

“人家吃肉,我们啃骨,人家吃米,我们吃糠”的现象,已经使中国政府强烈意识到:低技术含量、低成本、薄利润、低端传统的中国制造模式已经受到严峻的挑战;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为了促进中国制造早日实现“中国创造”的软着陆,中国政府在近年来不断出台积极的推动措施。

<< 上一页12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杨丽媪   编辑: 蔡信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