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2009年09月17日 06:06《观察与思考》杂志 】 【打印共有评论0

对于不少高新技术制造企业来说,融资困难、投入不足已经逐步成为影响和制约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瓶颈性因素。为了逐步改善这种局面,2006年3月科技部与国家开发银行签署贷款总额为500亿元的《“十一五”期间支持自主创新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旨在进一步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多渠道增加科技投入。得益于该项目的启动,我国自主创新标杆性企业奇瑞汽车公司与国家开发银行签订协议,在“十一五”期间获得贷款58亿元。据介绍,此次国家开发银行向奇瑞提供的58亿元贷款中,人民币贷款22亿元,外汇贷款4.5亿美元。贷款项目包括自主研发能力建设项目、新产品开发及扩大产能建设项目、关键零部件项目和“走出去”项目。至此,国家开发银行对奇瑞承诺资金支持共计112亿元。此举对于奇瑞增强自主研发能力,加快产品的升级扩能,实现2010年产销100万辆的规划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目前,我国政府采购工作的重点正在向支持自主创新、自主品牌方向转移。从过去仅仅是采购物美价廉的产品、防止腐败,到如今主动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我国政府采购工作重点的转移,使政府采购的意义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后将加大对自主创新的贷款支持,坚持把推进自主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完善和落实支持自主创新的政策,加大政府采购对自主创新产品的支持力度。而今年中央财政将安排科技支出1461亿元,比上年增长25.6%。完善和落实支持自主创新的政策,充分发挥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作用,鼓励、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

为“中国创造”保驾护航

在创新主体上,广大企业无疑是主角。然而,对于尚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创造”而言,政府的支持和引导将起到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借鉴于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的经验,政府在促进企业自主创新上的积极作用还可以进一步发挥。

政府要引导企业增强对创新重要性的认识。中国企业创新热情不高,原因之一是有相当数量的企业对于自主创新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政府就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帮助企业领导者树立危机意识,增强紧迫感,早日实现主动创新的转变。党的十六大提出确立企业创新和科技投入的主体地位,为各类企业创新活动提供平等竞争条件。因此,政府支持企业创新的着力点应该是为企业全力打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促使企业尽快成为创新主体。

创造良好的政策和法制环境。企业自主创新有赖于良好的法制环境作支撑。然而,一些地方政府职能错位,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意愿。因此,政府应该抓紧制定和完善维护创新秩序、健全创新保障机制、促进科技进步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市场环境。政府可以建立以企业为核心,产学研紧密合作的机制,支持和引导企业成为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支持企业组建各种形式的战略联盟,在关键领域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专利和技术标准;在投资、金融、消费和政府采购政策等方面都应当有利于企业的自主创新。另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基金支持、创业投资、贷款贴息、税收优惠等多种方式,支持中小制造企业参与创新活动。

建立国家级的产业技术研究机构。在我国现在的环境中,通过研究机构探索、验证技术的可能性,比让它们开发成熟技术的意义更大,因为本土企业缺乏自主技术创新的信心,探索、验证技术的可能性可以大大提高这种信心。

建立多渠道的投入机制是解决企业自主创新投入不足的重要途径。合理分配财政支出,在确保各级财政用于科技发展经费落实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财政拨款力度,确保政府的科技创新促进落到实处,使创新企业得到应有的支持。积极引入风险投资机制,构建有效的收益共享、风险共担、共谋发展的利益激励机制和风险约束机制,引导企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采取合资合作、技术转让,以有形资产、无形资产入股等形式筹集技术创新资金。

积极构建服务企业创新的中介组织。作为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介服务体系不但是联系企业与市场之间的纽带,更是科技成果商品化、市场化的桥梁。因此政府应进一步优化公共财政支出结构,为企业创新、成果转化搭建公共科技服务平台。通过建立面向企业自主创新的诊断、咨询、培训、项目评估、人才引进、项目投资、成果转让、法律服务等中介组织,为企业提供“一条龙”的创新服务。

<< 上一页12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杨丽媪   编辑: 蔡信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