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憾:百姓对高房价的切肤之痛
2008年10月22日 10:19中新网 】 【打印

2008年2月26日,尽管近来打折风在上海一手房市场频吹,但最新统计显示,二手房价格仍在上涨,1月份的二手房指数比07年12月上涨1.3%,但成交量在持续走低。中新社发井韦 摄

中新网3月6日电最新一期《瞭望》周刊载文称,20年间,中国住房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历史同样会记取房改有待完善的缺憾,其中包括保障体系严重缺失,百姓对高房价有切肤之痛。

文章称,房改缺撼包括:其一,在住房体制转换上矫枉过正,甩包袱过疾,“全盘市场化”直接导致保障短腿。保障体系严重缺失,百姓对高房价的切肤之痛由此而生。

其二,城市动拆迁过速,导致大量被动的刚性需求集中释放,冲进市场,加剧供求紧张;而政府因财力所限,补偿、安置又不到位,不和谐因素由此滋生,动拆迁产生的上访甚至成为一些城市“流动的伤痕”。

其三,从房地产市场攫取过多,地方政府对房地产形成了路径依赖。文章称,政府是商品住房开发中最大的获利者,开发商次之,接下来是垄断行业和商业银行。由此,人们便不难理解为什么近年诸多城市“地王”在加速度推陈出新,土地出让市场的抬价近来发展到近乎疯狂的地步。供求紧张固然是当前房价上行的因素,但坦白地说,一些地方政府“以楼市引领地方经济”的错误观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仍是主因。不可否认,房地产业能对地方经济起到促进作用,但过度强调这种靠“吃子孙饭、断子孙粮”换来的眼前好处,极有可能引发土地资源的滥用、消费能力的透支,并进而产生出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

2008年8月底,万科大规模推出低至7.3折的降价活动,不少先期购房者感觉“很受伤”。“这仅仅是一个开始,经过连续十年的上涨,房价回调的空间还很大。”上海房地产专家顾海波说。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一个单边上扬、“狂飙突进”、无量空涨的历程。万科降价带来的鲶鱼效应似乎有

可能意味着一个转折的开始。在这个转折开始之际,回过头看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是什么造就了中国房地产“牛市”呢?毫无疑问,高速推进的城市化运动是一个重要原因,但除此之外,一些“遗留问题”似乎也应该成为不可忽视的因素。

对这个问题的反思应该成为中国房地产市场如何对抗、消除“泡沫”的重大参考。一些专家认为,20年来,虽然我国居民的居住环境普遍得到了改善,也拉动了经济,但是因为政策不完善等原因,也造成了房地产市场的混乱。

<< 前一页123后一页 >>
房价   地王   房改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刘嵩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