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鄞县天童寺
2010年02月04日 12:30凤凰网文化综合 】 【打印共有评论0

历史

唐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法璇僧在太白山谷重建,名“太白精舍”,今人称之为古天童。

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僧宗弼、县聪等迁太白精舍于太白峰下即现今天童寺,成为禅宗十方丛林。

唐会昌元年(841年)镜禅师住持天童寺,创建镇莽塔,寺院进一步扩展,宋代列入禅宗五大寺院之一。

到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册立天下寺名时,定名为天童禅寺,赐“中华禅宗五山之第二山”,清代则与镇江金山寺、常州天宁寺、扬州高雯寺并称禅宗四大丛林。导游:建成后屡遭损毁,1631年(崇祯四年)重建,筑佛殿、天王殿、法堂、先觉堂等,共有寺舍999间。整个建筑梯级布局,中轴线由南向北依次为外万工池、七塔苑、内万工池、照壁、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先觉堂、罗汉堂,均重檐歇山顶,筒瓦骑缝,并饰以鸱尾脊兽。

寺内佛殿前有清顺治帝书“敬佛”碑、康熙帝书“名香清梵”匾、雍正帝书“慈云密布”匾。寺内有宋、元、明、清碑刻30余方。庆安会馆位于宁波三江口,又名“甬东天后宫”,是一所祭祀中国航海保护神“妈祖”的殿堂和从事海运舶商们的议事聚会场所,始建于1850年。

1841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宁波被英国侵略军占据。战后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宁波的航海商贸得到迅速发展,各地船商云集,港口贸易繁荣。于是甬埠九家北号船商捐资建造了庆安会馆。而南号船商在其比邻兴建了安澜会馆。作为中国古代航海文化的见证,庆安会馆保存了妈祖信仰的仪式和内容,成为浙东地区乃至江南一带最具影响的妈祖庙。每年农历三月廿三妈祖诞辰和九月九升天日,会馆都要举办隆重的仪式祭祀天后,其热闹的庙会蔚为甬上大观。庆安会馆传承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华,规模宏大,结构精巧,采用宁波传统建筑装饰,金碧辉煌。其中的砖雕、石雕和朱金木雕,体现了地域鲜明的传统工艺特色,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1997年宁波市文化局组织重新修复庆安会馆,迁建安澜会馆,将两会馆辟为浙东海事民俗博物馆,供人们参观游览。庆安会馆是宁波港口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是昔日宁波港与海外各国通商贸易的历史见证,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保护单位。

传说

相传,西晋僧人义兴和尚云游到此,开山搭庐,潜心苦修。渺无人烟的山中有一小孩每天给他送斋送水,最后寺院建成。一天,小孩向义兴和尚告辞:“我是太白金星,玉皇大帝见你精进虔诚,派我变作童子照顾你,现大功告成,我去了。”说完腾云而去,后人便以太白名山,以天童名寺。天童寺寺院殿堂顺着山势,由低渐高,从寺前的六塔到天王殿到佛殿到法堂再到罗汉堂,整个建筑梯级布局,错落有致。中轴线由南向北依次为外万工池、七塔苑、内万工池、照壁、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先觉堂、罗汉堂,均重檐歇山顶,筒瓦骑缝,并饰以鸱尾脊兽。天王殿、钟楼、东禅堂等重建于1936年。寺内佛殿前有清顺治帝书“敬佛碑、康熙帝书”名香清梵“匾、雍正帝书“慈云密布”匾,及宋、元、明、清碑刻30余方。天童寺四周群山环抱,重嶂叠翠,古松参天,有“深径回松”、“凤岗修竹”、“双池印景”、“西涧分钟”、“平台铺月”、“玲珑天凿”、“太白生云”等十大胜景。宋王安石在鄞县任县令时;曾留下描绘天童的名句:“山山桑枯绿浮空,春日莺啼谷口风。二十里松行欲尽,青山捧出梵王宫。”十分贴切。同时,天童禅风远播海外,在日本和东南亚有相当影响。当时有僧人义兴,云游到此,结茅开山,建造精舍。他在“玲珑天凿”的茅舍中.日夜虔诵经书.天长日久,感动玉帝,玉帝命太白金星化为一童子,从天而降,为他侍给供奉,待寺建成后,童于飘然而归,故得名为“天童”。并把三面环抱古刹的群山称“太白山”。

一天,小孩向义兴和尚告辞:"我是太白金星,玉皇太帝见你精进虔诚,派我变作童子照顾你,现大功告成,我去了"。说完腾云而去,后人便以太白名山,以天童名寺。天童禅寺从义兴结庐至今近1700年,几度兴毁。其中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一次特大山洪几乎使天童寺荡然无存。一直到崇祯四年(1631年),密云禅师主持修建,经10年,建成殿屋999间,规模恢宏,建筑华丽,佛像高大,为国内罕见。寺院殿堂顺着山势,由低渐高,从寺前的六塔到天王殿到佛殿到法堂再到罗汉堂,错落有致。

<< 上一页123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石立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