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震撼:技术并不是越新越好
2010年01月22日 09:39科学时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核心提示:
世界上大部分的变化是通过技术的普及应用而发生的,一些看似垂垂老矣的旧技术其实比广受追捧的新技术更实用,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图片来源:中国经济网)

《历史的震撼》,[英]大卫·艾杰顿著,郎淑华译,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年2月出版

在全球对新科技的一片欢呼声中,伦敦皇家学院教授大卫·艾杰顿(David Edgerton)似乎要扮演《皇帝的新装》中那个直言不讳的小孩角色。在其新著《历史的震撼》中,大卫·艾杰顿对1900年以来,全球范围内的技术与发明、创新及应用进行重新解读和评价。把我们的注意力从新技术引向旧技术,从大技术引向小技术,从富国技术引向穷国技术。他试图告诉读者,世界上大部分的变化是通过技术的普及应用而发生的,一些看似垂垂老矣的旧技术其实比广受追捧的新技术更实用,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几十年来,“技术”这一术语已经与发明(新思想的产物)和创新(新思想的首次应用)紧密相连。技术史的记载方式大多以发明和创新日期作为历史编年基础进行记录。因此,20世纪最有意义的技术通常可以概括为以下几项,即飞行(1903年)、核能(1945年)、避孕(1955年)及互联网(1965年)等等。但大卫·艾杰顿认为这种以创新为中心的技术史并不客观。他大胆采用了以技术应用为主线的逻辑方式,让人耳目一新,不由得发出“原来技术史还可以这样书写”的感叹。

于是,在这张20世纪新的技术史画卷上,技术不再为欧美发达国家所独有,肯尼亚、印度、孟加拉等落后国家展示了属于自己的技术——混合技术。人力车、避孕套、缝纫机、脚踏纺车、煤的氢化、自行车、瓦楞铁、水泥、石棉瓦、滴滴涕(DDT)等等,这些被认为是不入流的落后技术第一次映入眼帘。

作者引用布鲁诺·拉图尔(Bruno Latour)的观点,即现代社会新老技术会跨越世纪混合在一起,相互搭配,难以分清。我们工作时既用旧的东西,也用新的发明;既用锤子,又用电钻。既有长达50年之久的老式轰炸机,又有已建立40年的核电站。被看做是工业革命特征的蒸汽动力在1900年比在1800年更重要。英国在20世纪50年代消耗的煤比在19世纪50年代多得多。在2000年,世界各国消耗的煤比1950年或1900年都多。

被人们认为已过时了的战舰,在二战中所发挥的威力超过一战。在纳粹德国的征服中,马匹所起的作用远远大于V-2飞弹。在20世纪40年代,令人胆战心惊的断头台又可怕地出现了。20世纪50年代,有线电视的使用率下降,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又出现了复苏。20世纪60年代晚期以来,全世界每年生产的自行车远远多于汽车。1937年“兴登堡号”空难后便销声匿迹的飞艇于2001年在德国重新恢复商业运营。2008年,停产近50年的首辆新造的蒸汽机车在英国达灵顿下线。

被寄予厚望的杀虫剂DDT比它要杀灭的蚊子消失得还要快。曾风光无限的超音速客机“协和号”已成绝响,徒留下静默的身躯在航空博物馆供人们唏嘘,昨夜星光璀璨的铱星而今已化做一道悲情的流星。曾经代表未来技术的核动力似乎成了明日黄花。

2004年美国国家宇航局(NASA)研发的X-43A航天飞行器首次成功飞行,因其拥有7倍音速而被媒体大加赞誉。其实早在上世纪50年代末,美国空军便研制出X-15飞行器,速度可达音速的6.7倍。

<< 上一页12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朱崇开   编辑: 蔡信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