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实习生 鞠焕宗 摄
世界著名神学家谈宗教伦理,纵论中国文化与世界趋势
孔汉思 倡导“人道”的文化才有未来
孔汉思是世界上最具争议的基督教神学家,作为一名罗马天主教神父,他对梵蒂冈的批评曾引起巨大反响,但他的学术地位也受到世界宗教界的公认尊崇。他还有一句著名的口号:“不同宗教间取得和平,国家之间才能取得和平。”
上月初,孔汉思作为今年世界汉学大会的重要嘉宾来华,并在住所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孔汉思(Hans Küng)
世界著名哲学家、神学家,德国杜宾根大学荣休教授。1928年生于瑞士,曾长期担任宗教顾问,近年来积极推进全球伦理思想,倡导宗教对话,是全球伦理基金会创建者,1993年芝加哥世界宗教会议《走向全球伦理宣言》起草人。主要著作有:《基督教和世界宗教》、《中国宗教与基督教》(合著)等。
孔夫子黄金法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新京报:你能向我们的读者解释一下“全球伦理”说的是什么吗?
孔汉思:每个足球队,如果要踢好比赛,前提就是得有一定的规则,不能北京、新西兰、纽约都有不同的规则,否则就乱了。我们的社会也是一样,必须有一个全球性的,最基本的规则,否则全球就会陷入混乱之中。
尤其现在世界面临全球化的大背景,每个国家、公司都有不同的文化,我们必须有几个最基本的全球伦理。我指的并非一个全球伦理制度,或一个全球的意识形态,尤其不是一个新的全球宗教。我指的是,我们需要少数几个所有人都认同的伦理标准。
新京报:具体说来是怎样的伦理标准?
孔汉思:我告诉你最简单最基本的两个伦理框架,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基本的两点:一个是基本的人道,即孔子说的“仁”,人人都必须得到人道的对待,不能以非人道的方式来对待人。第二个是孔夫子在人文规则的历史中设立的第一个黄金法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或者说是己之所欲,施之于人。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金煜
编辑:
刘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