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标签: | [汉朝] |
最近几天,本报连续报道了西湖镇发现西汉古代墓葬的消息,引起了广大读者对西汉时期扬州相关情况的广泛关注。
俗话说,“生不带来,死不带走。”这是人们持有的一种视物质生活为身外之物的观念。与这种态度有着很大的不同,两千多年之前的西汉时期,人们却崇尚一种“视死如生”的理念。
在当时的人们看来,死亡只是生命另一种形式的延续,人死之后应该继续享受生前所有的生活,住的、用的、吃的也要和生前一样,因此就屡屡会在当时的墓葬中出土大量的陶罐、陶壶、陶盆、陶勺、陶钵、陶灶、陶磨、陶粮仓、陶房屋、陶猪圈等——就是人们所谓的“把一切带进了棺材”。最近在西湖镇发现的这个西汉墓葬,主人虽然被推测为一个小官员或富裕之户,但他们夫妇在地下居住的是最好的楠木棺材,储存着阴阳两界通用的铜钱,使用的是铜镜、漆面罩、漆丝、耳杯、骨簪、竹簪、琉璃等精致饰品,吃的东西当然也一定是当时最好的,不过经过两千多年的光阴,它们早已炭化成泥了。
当然,这只是当时一般的扬州人所享用的。如果主人是有钱的富豪、有权的贵族,他们就会倾其所有、尽其所能,甚至有不少权贵在生前就将墓葬打造成一个富丽堂皇的地下宫殿,好让自己尽情享受死后哀荣。扬州现存西汉时期最上乘的墓葬,乃是陈列于汉陵苑的广陵王刘胥夫妇的棺椁,它是属于当时帝王和诸侯才可享用的“黄肠题凑”葬制。
虽然“视死如生”是当时那个时代人们的共同观念,但是为什么今天的扬州会比其他地方出土更多这样豪华型的西汉墓葬呢?一言以蔽之,当年扬州经济的繁荣昌盛,导致了更多贵族和平民都有生前死后奢侈享乐生活的可能。
西汉时期的扬州,经过吴王刘濞开发当地自然资源,“即山为钱,煮海水为盐”,积极发展经济,创造了扬州历史上的第一个鼎盛期。同时,刘濞还免除了百姓的赋税,从而使人民的生活水平蒸蒸日上、富足自在,享乐的生活态度、奢华的生活习惯便由此出现在当时的扬州。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相关新闻
作者:
王自立
编辑:
梁昌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