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胜友军“洋枪队”为何成为李鸿章心头之患
2010年02月04日 09:49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窦文涛:李鸿章对淮军的军事改革成效显出来了,淮军可算是中国最早扛洋枪的,那这个李鸿章现在啊,心里有底,说话气粗啊,放什么话,说现在那常胜军在攻剿方面,不如我们淮军了,也不是虚的,就从苏南战役以后,这个淮军打仗基本上不在依靠常胜军,反倒是常胜军还得经常靠着淮军的掩护配合,那个程学启明摆着就是李鸿章派来牵制戈登的嘛,而且还发生过,就是打仗的时候,程学启部居然朝这个洋枪队开炮,事后也就说声对不起,不好意思得了。

淮军里头的刘铭传,名将,有人问他,说有没有办法跟洋人打仗,这刘麻子那时候就敢说有,但是真正让这个常胜军遭到致命打击的还是太平军。这个常胜军到后来啊,跟太平军越练越不行了,金坛之战,常胜军伤亡一百多人,戈登本人负伤。江阴华墅之战,常胜军伤亡八百多人。到后来常州一战,一场硬仗,这常胜军伤亡一千多人。到这时候,这个常胜军的战斗力已经很可怜了,炮战还能占点便宜,打炮还行,但是别的,攻城掠地这方面这个常胜军呐,已经没法跟这个淮军相提并论。而到此,常胜军时日无多了。

解说:1864年5月,淮军进攻常州,常胜军随队而行,重炮支援。

贾熟村:苏州杀降,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常州难打,所以淮军打常州是很费劲的,也用了洋枪、洋炮、重炮轰。死伤很大,那是死战,就是它不能再投降了。

解说:又是一番你死我活的争夺,常州终于克复,苏南大局已定,此时李鸿章再也不需要常胜军了,他要卸磨杀驴。

汤奇学:从戈登来讲,他认为这个时候,常胜军他们的目标基本上满足了,另外戈登也并不是很愿意听从英国方面,听从英国在中国的外交官员的指挥,因为他自己这时候也深受李鸿章信任。他的目的也达到了,他跟本国也有矛盾,所以在打下常州以后,他实际上就是帮助李鸿章来解散这支常胜军,是卖个人情给李鸿章,从解散常胜军来讲,他自己也可以发一笔财。

雷颐:恰恰李鸿章就是怕这时候,洋人还在那里不走,洋人的势力扩大,这么戈登提出来解散常胜军,正中李鸿章之下怀。

解说:李鸿章大喜过望,迅速命手下筹集19万元遣散费,戈登也以迅雷不及掩耳的行动予以配合,仅用三天时间便打发完毕,而常胜军剩下的精华,12名外籍军官,300名洋枪队、600名炮队,李鸿章照单全收。英国驻沪领事“铁头狐狸”巴夏礼企图阻挠,但生米已成熟饭,气得巴夏礼以后一直骂李为“全中国最无耻的阴谋家”。

“磨难星”的丧钟总算敲响了,李鸿章简直不相信这是真的,“常胜军之撤毫不费力,真出以外”,他当然不会感谢“长毛”们打断了该军的脊梁,他胡乱地解释为“此乃中兴气运使然”。

去掉常胜军这个隐患之后,淮军西式装备陡增一倍,清廷见淮军一路攻城拔寨,便谕旨李鸿章火速率部同湘军一起会攻天京,这下可急坏了曾氏兄弟。

戴健:当时刘铭传部已经开到江苏的句容,很快就要接近金陵,湘军就派“霆”军移驻在刘铭传部不到20里的地方。这时候刘铭传很恼火,他认为是“霆”军在挡他路啊,他曾经发过这么一通火,说用大炮把“霆”军轰平,但是被李鸿章制止了。

贾熟村:因为南京是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在这保卫南京这么久,最后要拿功劳,拿荣誉的时候,淮军来,就是等于摘桃派了。所以李鸿章很重视这个,反正是想方设法不到南京来参加打南京。

解说:为了不得罪曾氏兄弟,又不让朝廷怪罪,李鸿章一边向前者买好,表示“不敢近禁脔而窥卧榻”一面又向后者倾诉苦衷,把抗旨的责任推给曾氏兄弟,逼得曾国藩不得不假惺惺地做出姿态,上疏恳请李鸿章率军“速赴金陵”。这便是历史上让人津津乐道的“金陵让功”,不难看出,李鸿章此时的练达和圆滑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南京龙蟠路将著名的玄武湖一分为二,昔日的太平门就座落在这里,往东数百米便是当年湘军炸开城墙的地方。

季士家(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湘军1864年7月19日,它选种了这一段最窄的地方,挖了地道,把这个城墙炸开了。现在我们看到光绪十二年(1886年),重修这段城墙,它用东界、西界为标志,中间还镶了一块修城的记事碑,这段城墙就表明当时炸开这个城墙的宽度,这个宽度大概在50米左右。

解说:湘军攻陷天京后,连续烧杀抢掠了三天三夜,劫掳的财富不计其数。为遮人耳目,他们竟将太平天国诸王府付之一炬,曾老九因此为千夫所指,他只得灰溜溜地告病回老家避风头。

胡绳武(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南京打下来以后呢,曾国藩功高震主,曾国藩很怕。

华强:所以曾国藩下令解散湘军,只留下少量的一部分湘军,比如左宗棠手下的湘军,保留了很少的一部分。

解说:一向明哲保身的曾国藩决定急流勇退了,在他看来,湘军已是强弩之末、锐气全消,面对朝廷一再督师北上“剿捻”的旨意,曾国藩决定把自己统带的嫡系湘军全部裁撤,而请用淮军作为“剿捻”的主力军。

华强:捻军崛起以后,当时给清政府威慑也很大,所以也成为清政府的一个心病,这样淮军就当仁不让地担负起了镇压捻军的任务。

解说:从1866年年底李鸿章接替曾国藩,担任“剿捻”主帅以来,不到两年时间,他和他的淮军就各个击破,又把数万捻军投入到血泊之中。

贾熟村:清朝政府它本来这个局面,在太平天国时候是岌岌可危的,到捻军时候还是,到了太平天国跟捻军打下去以后,清朝政权开始稳定下来了。

解说:到“剿捻”结束时,淮军已拥有30多支部队,八万余众,大量西式的武器装备更是如虎添翼。而后近30年,大清国没有一支军队能替代它作为皇朝防卫的中坚力量。

<< 上一页123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石立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