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从七大到八大的非常岁月
2009年12月08日 11:28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解说:1954年9月15日中南海怀仁堂,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隆重开幕,会议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刘少奇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会。

黄峥:那么过去我们中国共产党内有一个习惯,大家称“同志”,一般什么书记原来都不称呼职务的,刘少奇身边的一些人,平时习惯称“少奇同志”这么称呼的,这一天刘少奇当选委员长了,身边的人打起一个小算盘了,说那个应该称他什么呢,说党内是不要称职务的,但是委员长不是党内职务,是一个国家的一个职务,他身边有一个秘书杨俊,杨俊想了想说是不是应该叫“委员长”,所以开会回来以后呢,他就进刘少奇办公室汇报工作的时候,门口就喊了说,“委员长”,刘少奇呢,不知道他是什么意思,总而言之他装作没听见一样,他头也没抬。

那么杨俊以为他是不是没听见,最后提高了“委员长”,刘少奇还是不知道,杨俊又叫了一声“委员长”,这样子刘少奇头抬起来了,说你怎么突然叫这个?你不感到别扭吗?弄得杨俊很下不来台,就是很不好意思。后来刘少奇还专门对身边的工作人员有这么一个谈话,我觉得还很经典的。刘少奇对他们说,“在我们党内,只有三个人,就是毛主席、周总理、朱总司令,多年来大家称呼他们说毛主席、周总理、朱总司令,都已经习惯了可以不必改,但是对其他人都应该称“同志”,因为我们党内有一个好习惯,党内不称职务,一律称“同志”,所以在我们这里还是称“同志”,不要称职务”。

这个事情我觉得是非常好的,在刘少奇那个地方,他的身边,工作人员、秘书、警卫,包括他的部下都称他,直呼他“少奇同志。”

陈晓楠:1956年,可以说是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发生历史性变革的一年,这一年2月苏共二十大召开,会议闭幕之前,赫鲁晓夫突然向大会代表,作了一个《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报告,赫鲁晓夫的这个秘密报告震惊国际,因为它全盘否定了斯大林,而且揭露了很多苏共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负面情况,这一年的9月份,为了制定建设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

解说:八大的筹备从1955年就开始了,中央分工刘少奇负责准备八大的政治报告,为了切实调查国家各个方面各个战线的情况,写好政治报告,刘少奇决定一个一个地召集各部门负责人汇报座谈。

姚立文:这个时候刘少奇先,他先做的,请各个部长,他不是国家主席(人大委员长)嘛,然后一个一个汇报,然后提出来几个矛盾。

解说:当时薄一波是国家建设委员会主任,刘少奇让他组织这项工作,汇报座谈会一直进行了3个多月,刘少奇先后听取了30多个部门汇报。

姚立文:薄一波在汇报工作的时候,提到了少奇怎样做,《薄一波回忆录》,然后主席一听,不错,说这个调查好,他说你也给我安排安排,结果薄一波不是,经委副主任,然后他就,经委主任,然后薄一波就给他调集了,少奇同志一听这个,他这边停止了。

解说:从1955年第四季度开始,中国出现了经济过热的冒进势头,周恩来总理在1956年2月,首先提出要注意急躁苗头,5月,刘少奇主持中央会议讨论了这方面的问题,会上确定了一个方针,经济方面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

姚立文:当时在刘少奇的授意下,在书记处不是有个会嘛,在书记处会议上委托陆定一来写一篇,意思是说既反对冒进,也反对保守的报告,这大概是第一次跟毛泽东,不按毛泽东的意思办。毛泽东马上就觉得,好像这一个社论是对着他的。这大概,这一次没大波动,就在小范围有点影响。

解说:这篇社论稿的题目叫《要反对保守主义也要反对急躁情绪》刘少奇在审阅修改后批给毛泽东审阅,毛泽东只批了三个字,“不看了”。一年后,毛泽东直接对1956年的反冒进方针提出批评,认为“1956年反冒进使六亿人民泄了气”,此后批评的分量继续加重。

姚立文:少奇同志不触动毛主席的底线,但是他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尽量减少一点损失,他只是做这个工作。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王钻忠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