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野战军将领心目中贺龙的威望比彭德怀高?
2009年12月25日 11:22凤凰网历史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说着摘下军帽就摔在桌上。

贺炳炎也站起来:“对也骂,错也骂,就你(彭德怀)一个人最正确!老子也不干了!”

彭德怀的指挥风格与宽和的贺龙不同,比较刚直不近人情,西野将领们早有腹诽,廖汉生、贺炳炎一开头,也都纷纷附和起来,七嘴八舌,这个不干了那个要撂挑子。一时把个会议几乎变成批判彭德怀的会议了。

这些细节,《贺龙传》当然有选择地隐讳了。

参加会议的贺龙一看,赶紧严肃批评制止。会后又专门找到廖汉生,将这“浑身有刺”的外甥痛骂了一顿。《纪念一位离去的老人——廖汉生将军二三事》

不管是官史《贺龙传》,还是廖汉生亲属的回忆,彭德怀的遭遇,远比华东野战军实际统帅、开国第一将粟裕指挥中的遭遇要尴尬得多。

但长期以来,树欲静而风不止,粟裕“威望不高”的谬论,在网络上遭恶意地以讹传讹,误导了不少初涉军史的年青人。正如粟裕的老部下吕韧敏所说:“粟裕蒙冤数十载,不实之词漫天飞。以讹传讹久矣,形成思维定势,纠正起来极其困难(讹传愈久纠正愈难)。”

这一谣传的主要“依据”是:

一是华野离不开“威望高”的陈毅。唯一例子是,孟良崮战役中,9纵司令员许世友一时对战役意图理解不够,电话里对粟裕发脾气,说:“你们当官的只知道在地图上一卡一卡的,我们当兵的是两条腿!”

陈毅听到语气不对,接过粟裕的电话,对许世友说:“粟裕同志讲的,就是我的意见,你们要坚决执行”;

二是粟裕威望不如彭德怀,指挥不动“四野的骄兵悍将”。例子是,毛泽东抗美援朝曾选粟裕挂帅,后来考虑到各个野战军都有部队参战,需要一位“威望高”、压得住阵脚的统帅,因此最后选派了彭德怀。

被一代军神刘伯承称为“我军最优秀将领”的粟裕,是我军最早被错误批判的高将领导之一,蒙冤36年,其赫赫战功遭到转移、淡化、磨灭。

1994年12月,中央军委给粟裕公开平反昭雪后,其真实历史得到部分恢复,但秉承1958年错误结论,打压粟裕的谎言依然存在,“粟裕威望不高”的谬论便是其中之一。

粟裕统率千军万马的人生,有且仅有孟良崮战役中,许世友电话里对他讲过一次条件,但“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许世友的情绪很快便烟消云散了。

粟裕一道道气壮山河的电令,畅通无阻。据《孟良崮战役阵中日志》,粟裕不断给9纵发电报,许世友唯有愉快地接受而已:

△粟令:九纵攻至赵家城子,与一、八纵联系向北打。

△(十五时,九纵二十六师至赵家城子,敌二个团。)粟令派部监视之,主力即速西占孟良崮。

△(二十三时)粟令九纵:应即由现地由东向西攻击,配合一纵由西向东,由西南向东北,四纵由北向南,务于今晚缩小包围圈,明日拂晓前三时发动总攻,以期尽可能于明日上午解决战斗,并要九纵设法与八纵取得联络。

△(十五时十五分)粟令九纵一个师打扫(战场),二个师岸堤休息,为总预备队。

△(十七时)粟令九纵打扫战场,肃清残敌。

……

如果粟裕与许世友之间的这段“小插曲”是“威望不高”,需要陈毅压阵的依据,那么彭德怀在廖汉生、贺炳炎、许光达、王世泰乃至王震等战将面前的“威望”,便更加荡然无存了。他不仅需要部下贺龙“压阵”,而且遭当众顶撞的广度与程度,远远超过了粟裕。

如果解放战争战绩第一,连战皆捷,取得了苏中、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欲动、济南、淮海等经典战役,率65万大军准备攻打台湾的第三野战军实际统帅粟裕“威望不够”,指挥不动四野的13兵团,那么,指挥规模与战果远逊于粟裕的彭德怀,恐怕根本进不了东北边防军的大门,只能尴尬地吃闭门羹了。

但事实上,彭德怀上任后并未发生这种情形,粟裕自然也不会有这种臆测里的遭遇了。

因为粟裕是大将,彭德怀是元帅,因此相同的事件,一个便被无限夸大,反复渲染,成为“懦弱无能”的代称;一个则讳莫如深,反成为“威望极高”的权威,历史的确似乎成为“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令人叹息不已。

作者博客:http://blog.ifeng.com/index.php?action=home&uid=2170811

<< 上一页12下一页 >>
彭德怀   贺龙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张雄文   编辑: 王钻忠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