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下狱关宁军即哗变 一封亲笔信即可召回
2009年12月08日 18:20凤凰网历史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凤凰网历史频道专栏作者王者不臣供稿)

原标题:疑案总略—已巳之变、入卫京师、蓟西设防、激战京畿

经过前文的叙述“己巳之变”的大致经过大家都应该有所解了,但“已巳之变”的真正原因却有一番不小的争论。争论的焦点还是围绕袁崇焕的能力上,大家都知道“已巳之变”是后金首次绕道蒙古毁明边墙而入袭京师,从战略上讲是后金对于明朝的一个突破,它打破了长达七年的相持阶段,但是对于后金这个“战略突破”分别有两种解读,一是因为袁崇焕设置了“关、宁、锦防线”,分别挫败了后金两代君主、父子二人,之后“关、宁、锦防线”屹立于辽东二十多年后金一直未能突破,后金就是因为“关、宁、锦防线”不能突破所以才绕道蒙古抄袭京师,也就是说这个“战略突破”其实是被袁崇焕牢不可破的“关、宁、锦防线”给逼出来的,这种意见对袁崇焕的能力是大加肯定的;但另外一种意见则认为整个“关、宁、锦防线”既然能被绕过,那它不过是一条东方版的“马其诺防线”,后金二十多年都没有攻破它并非是攻不破,而是因为根本没有必要,而后金之所以能从容绕过这条“马其诺防线”的真正原因反倒是因为袁崇焕杀了毛文龙,让东江镇的牵制作用失了效,这才使后金得以安然绕道蒙古长途奔袭京师达成战略突破。这从时间上讲也是很有依据,袁崇焕在崇祯二年(1629年)六月杀了毛文龙,后金皇太极得知以后就马上就下了“整旅西征”的决心,并于崇祯二年(1629年)十月就在蓟镇成功的实施了突破,这种观点跟《国榷》里作者谈迁的观点比较类似,谈迁评价袁崇焕杀毛文龙用了“则杀岛帅适所以自杀也”、“杀其所忌,能毋败乎”等语,显然这种观点对袁崇焕的能力是持否定意见的。

在这样的分歧下还另有一个争论的话题,那就是“蓟镇”防御到底应该谁负责,这个争论点其实是上一个争议点的延续。肯定袁崇焕能力的一方往往认为虽然袁崇焕时任“蓟辽督师”但他的防区却只是有“辽”而没有“蓟”,“辽”即辽东镇,“蓟”为蓟镇,是两个边镇,当时明朝将这两个边镇划为一个大的战区是为了相互协防。在这个“蓟辽”的范围里一共有两位“督臣”,一位是“蓟辽督师”袁崇焕,另一位是“蓟辽总督”刘策,“蓟辽督师”的防区重点是“辽东镇”,就是“关、宁、锦防线”,而“蓟辽总督”的辖区则是“蓟镇”。综上所述,后金皇太极在蓟镇突破责任应该由“蓟辽总督”刘策来负责,而袁崇焕在“已巳之变”中非但自己的防区固若金汤,还千里回援京师,自然是有功无过,这个评价给清朝编纂的《明史》如出一辙,《明史》中记载:“……时所入隘口乃蓟辽总理刘策所辖,而崇焕甫闻变即千里赴救,自谓有功无罪。”对于防区的问题需要从明朝在各个边镇的督抚设置来讨论,而关于“已巳之变”的成因到底是袁崇焕杀后金所忌,还是蓟镇薄弱被偷袭成功,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则只有通过对当时历史事件的真相还原来裁断。

但在真相还原以前,起码我们要提出几个问题,一是为什么“已巳之变”以前的相持阶段中蓟镇没有被偷袭?二是为什么皇太极发动对蓟镇的偷袭会选择在毛文龙被杀以后?三是既然蓟镇是刘策的辖区,那蓟门外的哈喇沁部为什么要跑到宁远去向袁崇焕买粮食?

“入卫京师”是指后金皇太极入犯京师前后袁崇焕的一系列应对举措,这些应对措施的得当与否是考察袁崇焕能力的重要考点,同时《崇祯长编》里罗列的那些指控也多出自这个阶段,包括:“纵敌长驱,顿兵不战,援兵四集,尽行遣散,及兵薄城下”等语。《崇祯长编》里提到的这些指控都是皇太极已经突破蓟镇进入明长城后,由于前敌总指挥袁崇焕的指挥调度无方,最终造成了京畿地区被抢掠蹂躏的惨痛后果。而在后金刚刚进入长城时还有一个争议点,就是赵率教的战死究竟是他自己轻敌冒进,还是袁崇焕部署不当。

<< 上一页123下一页 >>
袁崇焕   哗变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王者不臣   编辑: 王钻忠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