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卫苏联,学生打了蔡元培
2009年04月20日 09:33凤凰网历史专稿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另一方面,对于中央政府在敌强我弱的客观现实中避免开战风险、依靠国联解决问题的政策,蔡元培也是附和的。“九一八事变”发生后,经过国际社会的干预,日本政府于1931年9月下旬发表宣言,声称:“对于满洲并无领土野心”,同年10月,国联再次开会,要求日军于11月16日以前完全撤退,日方代表也在口头上表示“完全遵守”。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蔡元培于12月13日向上海各大学校长发出一份劝阻学生晋京电,开篇就说:“现在外交自接受国联决议案后,暂告一段落,内容及政府之苦衷,均已公布”,希望大家在天寒地冻、居行困难之时,“设法劝阻诸同学来南京”。

然而,蔡元培的苦口婆心,对学生运动却不啻是泼了一瓢冷水,令狂热的爱国青年深为失望、强烈不满。

二、被打的前前后后

南下学生抵京后,分化为两个意见不同的团体,一个是立场较为缓和的请愿团,借住金陵大学;一个是情绪激烈的示威团,借住中央大学。所谓“示威”,顾名思义,即是要以示威形式迫使国民政府服从民意出兵抗日,但不论那一个团,政府当局都给予优待:每人两条军毯,每餐二荤二素一汤,外加面包、黄油、饼干当点心;若因参观中山陵和游览市容来不及回校吃饭,还可以凭餐劵在全市任何一家餐馆免费吃饭。

起初,示威团为了拒绝国民党的“软化”政策,把这些东西都扔了。后来,地下党考虑到斗争行动不会短期内结束,就劝大家该吃就吃,说:“不吃就便宜了他,只要吃了不手软就行。吃他仍然可以打他!”

12月12日,蒋介石接见请愿团。这是九一八事变以来,老蒋的第18次出面与学生谈话。据国民党中央民众训练部档案记载,谈话内容大意如下:对北平各校远道来京请愿,甚为欣慰,惟路远天寒,又使诸位荒废学业,深觉不安。救国御侮,第一须全国团结一致,第二须青年有学问基础,青年有学问即国家有力量,希望全国一致拥护政府,必有最后胜利之一日。

请愿团的两千多名同学,都不爱发飙,见递交请愿书目的已实现,便在当局组织参观游玩1天之后打道回府。

示威团先是作了3天准备工作,一是与中共南京市委接上秘密关系,得到党组织的大力协助;二是走上街头,广泛宣传,进一步争取广大市民的同情和支持;三是派人去附近的城市,较远的城市就发电报,请当地的学生会响应北平示威团,到南京来助威呐喊。

两天之内,上海交大、复旦、同济等十几所院校的近2000人首先赶来,杭州的浙江大学以及安庆、芜湖、苏州、无锡等地的中大学生也陆续来到南京,总计约万人,全都住进中央大学,人多势众,示威团的队伍更加壮观。12月13日下午,各校代表举行联席会议,讨论了全国学生举行大联合游行示威的行动方案,写出了质问国民党中央政府的《质问书》,还拟定了一些包括“拥护中华苏维埃政府抗日主张”、“保卫苏联”、“中华民族解放万岁”的口号标语,并一致推举外号“李大胆”的北平大学法学院学生、共青团员李时雨为总指挥。

一天以后,就在蔡元培为学生运动连呼可惜的同时,4000多名戴红袖章的学生在大幅横标引导下,分成几路纵队,浩浩荡荡闯进国民政府,强烈要求蒋介石出来对话,老蒋那时正在主持“纪念周”,因而出面接待的只有一位秘书长。面对这位依然坚持固有立场、又说一口广东话的官员,政见既不同,语言又不通,同学们听得浑身烦燥,操起军棍,就把桌子打断一条腿,吓得对方脸上的眼镜都掉了下来。

两个小时以后,大队人马退出国民政府,继续举行游行示威,沿途抓获5名国民党便衣特务,缴了对方的枪,烧了对方的车。然而,今天的这出戏不过是热身赛而已,一场更为汹涌的怒潮即将到来。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王勇   编辑: 蔡信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