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83年夏天,宋闵公为报去年战败之仇,再一次兴兵攻打鲁国。越来越有战争经验的鲁庄公前率部队迎击,乘宋军立足未稳就发动攻击,一举击败宋军。左丘明对此喜不自禁,在《左传》里津津乐道:“举凡战事,敌未列阵就被击溃叫做‘败’,敌已经列阵叫做‘战’,全线崩溃叫做‘败绩’,敌我相当叫做‘克’,敌人全军覆没叫做‘取’,王室部队失败则叫做‘王师败绩’……”时隔数千年,字里行间仍能感受到当年鲁国上下的得意之情。
回想去年的鲁、宋之战,宋军之所以速败,同样也是因为军容不整、防范不周。一连两次重蹈覆辙,这位宋闵公的治国治军之才,实在令人担心。
相比之下,经历了诸多磨难的鲁庄公显得成熟多了。同年秋天,宋国遭遇洪水灾害,鲁庄公及时抓住这一时机,向宋国伸出了橄榄枝,派人到宋国致以慰问之情。这种以德报怨的做法使得宋国人十分惭愧,答复鲁国使者说:“孤(指宋君)确实是不敬鬼神,所以老天降祸于宋国,还使得贵国国君担忧,在此拜谢贵国的好意!”这一番对答简单明了,言辞谦躬有礼,即使在因“周礼尽在鲁矣”而自傲的鲁国人看来,都深受感动。
然而没多久,有消息传出说,那番答辞并非出自宋闵公本人,而是公子御说(宋庄公的另一个儿子)代为捉刀写的。鲁国大夫臧孙达感叹道:“这个人有体恤百姓之心,应该当国君才对啊!”言下之意,现任宋国国君宋闵公很不合格。
如果仅仅是不合格也就罢了,宋闵公还有一个毛病,嘴德很不好。这个毛病最终要了他的命。
前面说到,公元前684年的鲁、宋之战,宋国猛将南宫长万英勇作战,但最终寡不敌众,被鲁国擒获。随着两国关系的修好,宋国方面提出将南宫长万归还的请求,鲁庄公同意了。
宋闵公见到南宫长万,没有一句安慰的话,反而当着大伙的面奚落他说:“原来我还很看重你,现在你不过是一介鲁囚罢了,我不再看重你啦!”
我很不明白宋闵公为什么要说这一番话,听起来仿佛仅仅是为了向大家证明自己没水平。想想看,人家南宫长万不容易,那场战争的失败也不是他的错,领导人更应该负主要责任。而且,他是在完全寡不敌众的情况下才被俘的,连鲁国人都尊重他的勇猛,作为主公的宋闵公何为就不懂得尊重人才呢?
南宫长万听在耳里,记在心上,仇恨的种子很快生根发芽。公元前682年秋天,也就是他被送回国的第二年,他在蒙泽把宋闵公给“弑”了。
《左传》没有具体记载他是怎么杀死宋闵公的,但是很显然,这一次谋杀虽然有其心理根源,却毫无预谋。从当时的情况看,很有可能是宋闵公再一次管不住自己的臭嘴,当着众人的面揭了南宫长万的旧伤疤,使得南宫长万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随手抄起个家伙就把他打死了。以南宫长万的神力,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必定致命,打死宋闵公如同捏死只苍蝇那么简单。
南宫长万大概愣了几分钟,转身往外走,正好遇到大夫仇牧。他一言不发,随手给仇牧一下,仇牧也莫明其妙做了个冤死鬼。接着他又遇到大宰华父督,华父督是个聪明人,一看南宫长万黑着个脸,衣服上还沾着血,情知不妙,拔腿想跑,被南宫长万一把拎回来,又是一拳致命。
南宫长万的行事作风,让人很容易联想到水泊梁山的黑旋风李逵。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这场没有预谋的个人行为自然也就演变成了政变。宋国的公族子弟纷纷逃亡,公子御说逃到了亳城。南宫长万匆匆立宋闵公的弟弟公子游为君,又派自己的儿子南宫牛和部将猛获带兵进攻亳城,想杀死公子御说。从这一举动看,南宫长万也并非有勇无谋之辈,至少他还知道谁最有威胁。
到了冬天,在大夫萧叔的组织下,公族子弟联合起来,并从曹国搬来救兵,开始向南宫长万反扑。公子御说也尽起亳城之兵,里应外合,斩杀南宫牛于亳城。
立足未稳的公子游的政权很快垮台,他本人也被处死。公子御说众望所归,成为宋国的新一任君主,也就是历史上的宋桓公。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作者:
东东
编辑:
蔡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