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弹:幕府最后的将军
德川庆喜在被倒幕派击败之后,彻底绝望了。原本就对政治不怎么关心的他,更是决定远离权力的核心地域,过上了与世无争的生活。
在明治政府成立之后,庆喜为了摆脱嫌疑,更是与从前的家臣老死不相往来,每天就是打猎、听民谣,后来又爱上了摄影。但这位将军的摄影技术实在不敢恭维,据说他后来给几家媒体投稿都被无情的退回。
在这段日子里,庆喜并非安享晚年,他一直认为自己是乱臣贼子(不知道怎么想的),觉得自己愧对天下和天皇,所以一直不敢面对明治,直到1897年,庆喜才从自己居住的静冈县搬到了首都东京,并且拜见了明治天皇睦仁。
1902年,天皇封他为公爵;1913年,庆喜因为患上肺炎去世。死时76岁,也算是善终了。
庆喜的一生夹杂着荣耀、梦想、绝望和痛苦。他早年胸怀大志,希望能带领日本走向复兴,像他的祖先德川家康那样青史留名,可惜生不逢时。为了国家、民族大义,他没有过度的权力欲,而是该放手时就放手,交出了政权。
晚年的庆喜远离权谋、战争,和自己的家人享受着生活本身的乐趣。据说他特别喜欢吃猪肉,所以有人称他“猪一样”(这并非骂人,庆喜本名一桥庆喜,“样”在日语里表示尊敬。所以这个词的意思是,热爱猪肉的一桥)。庆喜后来还取得了驾驶执照,但开车技术也不怎么样,曾经发生过肇事,和人争执不休。
总之,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同情、理解和记忆的人物,如果不是他悬崖勒马停止与倒幕派的斗争,还不知道有多少人要死于刀枪之下呢。
长江后来推前浪,在很多英雄被拍死在沙滩上之后,日本迎来了新的时代。
率先登场的当然是在“大政奉还”过程中表现突出的三位政治精英了。西乡隆盛和木户孝允不用多说了,他们的光荣事迹我们已经进行过介绍。大久保利通,这位政坛新人将闪亮登场,迎来他辉煌的改革生涯。
大久保利通生于1830年9月29日(吉利吧!),家境殷实,他的父亲大久保利世是萨摩藩鹿儿岛著名的藩士,对王阳明的心学兴趣浓厚(又一个中国哲学的继承者),同时还研究历史、禅学、西洋学说等等,是个不折不扣的改革派。
大久保小时候就是听着王阳明的故事、《三国演义》长大的。成人之后,父亲希望他能成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于是16岁的大久保利通步入政界——担任藩记录所的助理。在他端茶倒水几年之后,因为在萨摩藩藩主继承问题上,大久保利通站错了队伍,结果被革职。
失业的大久保利通并没有灰心,因为在他内心,一个强大的信念支撑着他继续前进,这个信念就来自于王阳明的“心学”。
他坚信自己和王阳明一样,历经磨难才能成功,百折不回才能等来辉煌,知识与行动合二为一才能创造奇迹。
写到这里,有种骄傲和羞愧交织的感觉。众多日本优秀人士都是王阳明的信徒,而如今的中国,能讲出王氏学说的人少之又少。
原本属于我们的文化被异族无情的践踏、被我们自己亲手截断,却在另一个国度里生根发芽,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超越了我们。
是为惭愧。
对王阳明学说的信仰让他和西乡隆盛走到了一起。之前我们说过,西乡隆盛也是王阳明的信徒。这两个人认识之后,和几个哥们一起,组成了一个不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精忠帮”,每天在一起喝酒聊天,讨论国家大事。
风水轮流转,很快,大久保利通官复原职,由于表现优异,被提升为藩记录所书记(相当于藩秘书处的一把手)
在长州与幕府的战斗中,大久保利通和西乡隆盛一起在京都、萨摩、长州间奔波、斡旋,最后促成了萨长联盟,并且一举打败了幕府,完成了“大政奉还”的光荣使命。
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和木户孝允都是“大政奉还”的功臣,后来也为明治维新呕心沥血,所以三个人被称为“明治三杰”。
大久保利通还自诩为“东洋俾斯麦”,他不仅仅在施政上模仿俾斯麦老人家,在外型上也刻意模仿他的穿着打扮(照片为证)。
幕府被推翻之后,天皇和明治三杰并没有特别轻松,很快,一场新的战争就将爆发,与此同时,改革日本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作者博客:http://blog.ifeng.com/article/2405265.html)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作者:
陈伟
编辑:
蔡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