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搜索词:
探秘《51号兵站》人物原型传奇故事
2007年05月31日 13:25江南时报投票数: 顶一下  【

渔港又响排斧声

《51号兵站》播出之后,弶港的一位修造海船的老木匠更成为当地人追捧敬慕的“帆船明星”。

今年76岁的崔广明师傅与海潮、船帆、排斧相依相伴了一生,当年军运帆船上的海螺声、牛角声和竹桶声至今尤响耳边。连日来,这“船王”的“51号兵站工作室”里格外热闹,晚间老两口围坐在电视机前一集不拉地观看《51号兵站》连续剧,白天则在工作室陈列的《51号兵站》曾使用过的4帆木船模型边为来自各地的各界人士、海防民兵以及青少年学生讲叙当年海上军事运输线上发生的一个个惊险壮烈的故事,让和平年代成长起来的一代新人在聆听烽火故事中接受着心灵的洗礼。

崔师傅的老伴王桂英告诉记者,老头子与“51号兵站”的“红船”有着不解之缘,他在23岁那一年就开始为苏中弶港海防团修船、造船好几年,为在海上打日寇剿海匪起到重要作用。他不但是造船的好把式,熟悉木帆船的“三木四肉、五板六眼、七走八飞”的名称作用,还教给航海人水路用篷的经验,海上3至4级风力时要使用满帆航行,5至7级风力时要使用头篷、大篷、地梢篷,8级以上风力时要适当减篷,10级以风力就要投放“太平篮”,以确保船只安全避险。由于老头子的模型船逼真可观,已成为各方人士渴求的珍藏品。

前些日子,外地一位客人愿出2500元购一艘模型木帆船带回家,老头子不为钱财所动,说这是《51号兵站》的模型船不是私家爱好品,要成为革命传统教育的展示品。这是他晚年最大的心愿。为了多造模型木船,他把家中仅有的2万多元晚年生活费全部拿去购置了造船所需的各种材料。他赠送给东台市博物馆的2艘仿真4帆木船已成为“片片帆影向胜利”的形象教材。

“在我有生之年,还想去一趟首都北京,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赠送一艘当年‘51号兵站’运输模型船,让它与当年支前立功的独轮车、木担架一起成为见证红色历史的实物。”崔广明师傅向记者这样表达他的心愿。

« 前一页123后一页 »
   编辑: 胡楠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TAG:

    (*添加多个TAG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